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江阴路街区变形记 | 百年江阴路,能以另一种姿态回归荣光吗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9-08-23 06:15
摘要:江阴路,是江阴路街区更新中的“灵魂之地”。这里曾诞生了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专业花鸟市场。

小编说:江阴路,位于黄陂北路和成都北路之间,短短200多米,诞生过上海第一个专业花鸟市场,留存了很多上海人的记忆;本世纪初,随着市场改造、大部分店铺转地别处,江阴路渐渐被人淡忘。不过,最近江阴路突然多了“曝光度”,周边冒出了一些“打卡点”。

过去一年多,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对江阴路街区进行了街区微更新,江阴路以及周边10.08公顷的区域,从城市公共空间到周边历史街坊再到居民楼内,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在上海,社区微更新并不少见;但江阴路街区微更新,是首个以风貌街坊为单位的多元社区更新项目:微更新面积大,涉及利益主体多元,且更新街区内有不少风貌保护街坊,推进起来更为复杂。街道请来专业设计团队,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对这样有点特殊的街区微更新,该从何处入手?又会遇到哪些与小区更新不一样的难题?微更新启动至今,社区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记者日前在设计团队与街道居委干部的陪同下走访街区,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更新点位,听他们讲述对这些地方进行微更新的逻辑以及推进背后的故事。

 


百年江阴路,能以另一种姿态回归荣光吗

 

江阴路上,靠近重庆北路一侧,一排红砖老建筑中矗立着四个灰色尖顶门头,门头上“梅兰菊竹”的雕花,纹路清晰。居民喜欢叫这里“4A景区”。4A就是指四个尖顶,像英文字母A;称为景区,是因为现在这里成为在江阴路留影必拍景。这里是江阴路街区更新中的一个重要点位。

江阴路,是江阴路街区更新中的“灵魂之地”。这里曾诞生了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专业花鸟市场。如今的江阴路,早已因市场改造而回归平静,但作为一条有历史有故事的商业老街,能否以另一种姿态回归荣光?这成为南京东路街道干部与设计师在江阴路街区更新中思考的一个重点。

修旧如旧的老街,让居民找到了童年记忆

 

江阴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填浜筑路。先有路后有房,沿街的历史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不过,江阴路真正让人们熟知的,却是其作为上海第一家专业花鸟市场的“身份”。1962年,江阴路上有了第一家花鸟商店,到1979年这里形成了大型花鸟市场的规模,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鼎盛,不仅本地居民光顾,还成了海外游客组团参观的景点。2001年,江阴路市场改造,大部分店铺转地他处。如今的江阴路,沿街还保留着近50家店铺,不少是小型花鸟店。

老照片均任国强摄于2001年

第一次到江阴路,设计师严旸觉得,这里大概被时间遗忘了。“背后就是南京西路上的高端商务楼宇,但江阴路看上去还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样子。石库门建筑非常老旧,道路有些坑洼,沿街的花鸟店散发着气味,陈设非常凌乱,让人不愿意走进去。”

更新,先从改善这条路的整体环境入手。道路重新整修、架空线入地、拆掉石库门上的违建、对外立面进行原貌恢复等等一系列工程开始推进。

最“花工夫”的是对石库门原貌的恢复。江阴路两侧的石库门,在历史上经过多次整修,原貌被大幅改动过。街道干部与设计师从城市档案馆等多方渠道找到了建筑的原始图纸,同时走访老居民,请他们回忆当初的情景,努力对原貌进行恢复;街道还请来修复过孙中山旧居的施工队,确保修复技术的专业性。

“4A景区”的修复就蛮有意思。施工队当时拆掉挡住门头的违建后,发现了四个尖顶门头,但尖顶内部的三角区域却光秃秃的。根据经验,施工队判断三角区域最初应该有内容。有老居民回忆,好像上面有过图案,但是什么图案,记不清。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居委干部走访时,在房屋后排发现了同样四个尖顶,三角区域还保留着当初的图案——梅兰竹菊,意为春夏秋冬。答案找到了。

尊重历史、尊重过去的理念,贯穿于江阴路原貌恢复中,这在基层干部主导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修复中是非常难得的。

比如,四个尖顶的背后有一排一米高的灰色水刷石墙,不少外人看后会觉得与环境有点“违和”“不好看”;但这就是原貌。沿街保留了一面灰墙,与周边红墙“格格不入”,这也是修复中有意保留的。“沿街很多建筑外立面被涂料反复遮盖,失去了原来的颜色。这同样是江阴路的一段历史。我们保留了一段没有进行修复,就是希望大家看到这段历史。”街道干部说。

修旧如旧的街区,对很多老居民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久前,四个多年前搬离江阴路街区的老居民回来了,他们一起走过江阴路、在“4A景区”前留下合影。有人说,江阴路让他找到了小时候的感觉。

 

环境的变化推动街区的自发调整

 

江阴路96号,“光耀宠物”店门口,70多岁的店主陈光耀正坐在躺椅上,摇着蒲扇。小店内,虫鸣鸟叫好不热闹。店门口是石库门拱形门头,门头上方刻着红色雕花。老陈的店招“光耀宠物”正好挂在门头下面,古意盎然的黑底金字,与门头的风格特别配。

唐烨摄

街区环境改善了、文化韵味出来了,沿街店铺环境也要跟着一起提升。去年下半年,相关部门对沿街店铺进行了店招店牌检查,拆除掉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店牌。

部分店铺的店招店牌刚好需要更新。于是,设计师根据街区风貌设计了几套店招店牌的更新方案,供店铺店主选择。“店铺店主也可以自行设计。但我们动员他们,要让设计师把关一下,使得店铺的设计方案与街区风格相一致。”街道干部说。

为激发店铺店主更新的积极性,街道还拿出了一部分店招店牌更新的引导资金,并通过三方协议的形式明确商家的主体责任;街道与居委干部、设计师则带着设计方案上门与店铺店主进行沟通。

“我们只是给店铺提供一种更新方案,并不强求被采用。”街道干部说,多个微更新项目推进下来,我们深深感觉到,微更新就像针灸,只要找准点位,是能够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第一家店铺完成更新后,整条街的商户都跑过来看。店招店牌更气派、醒目,重新设计过的门面,换上了复古的黑框玻璃,店铺给人感觉焕然一新。

其他商户都心生羡慕。陈光耀就是其中一个。他说,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就在江阴路经营,对这里有感情。店铺是这条路上的一道风景,现在江阴路的外部环境改善了,我们店铺店主应该齐心协力把这道风景弄好。

陈光耀自费出了一万多元,再加上街道提供的引导资金,不仅更新了自己经营的店铺,连相邻的两家出租给租客的店铺也一并更新了。十来年没怎么动过的店铺内部,也跟着来了一次大清理。

现在,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店铺前乘凉、与邻居聊天,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店铺干净整洁了,我自己都觉得舒服。”

目前,江阴路上50家店铺中,已经有45家店铺出资完成了店招店牌以及门面的更新。

“激活江阴路,需要一个商业调整提升的过程;这应该是市场自发调整的行为。但多年来,由于街区环境的退化,这种自发调整进行得非常缓慢。我们希望微更新,能成为推动街区自发调整的加速器,使街区环境进一步改善。”街道干部说。

一些改变正在这条路上悄悄发生着:有个两层楼高的大型商铺,原来被租给分散的店主。业主不久前收回了商铺,准备引入书店、咖啡馆等体验型业态。

街道也在努力往江阴街区引入“新鲜血液”,扩大江阴路的影响力。一场场通过网络招募的“漫步江阴活动”在街区定期举行,街道干部与社区老居民一起当上了“导游”,带着四面八方而来的市民游客行走街区,一同重新审视着这条百年老街。

灰头土脸的沿街墙面变成一道彩绘走廊,不起眼的街角增加了座椅与街头小品……更多变化还在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江阴路72号是一个典型的花园洋房院落,住户中老年人比例高,通过卫生间改造、增设楼梯扶手、增设晾衣架、安装报警装置、家具器物棱角包圆、小区封闭式管理等改造,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原来杂乱不堪的院落,改造后释放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可以坐坐、聊天的福地。

除署名外,图片均来自南京东路街道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