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晒书、芸草及老底子读书人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阿坤 2019-08-24 07:46
摘要:黄梅一过,老底子的文人或是书香人家,要紧做的一件事就是晒书。时下很少见到晒书的情景了。

以前,在江南地区的书香门第,过了黄梅季节,摆在心头上的一件事情,就是挑一个好太阳的日子——晒书。

我的岳父在书橱里藏有不少线装书,就是那种木刻版、手工印刷,书边上缝线的古籍书。我每年都会看到他在黄梅后的晒书过程,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待到一个大太阳天,岳父把书橱里的那些线装书,一撂一撂地抱到阳光不能直射到的背阴处,当然放书的地方既要干净又要干燥,把书一本本摊开。岳父告诉我,如果把书直接放到大太阳底下晒,书页就会发脆,影响到书的寿命。

约莫过了半个来小时,岳父便不厌其烦地将每本书拾起,然后迅速用双手把书页翻开。岳父做这个动作,让我感觉仿佛是我小时候玩“风风转”。岳父对我说,在翻动时,书就在阳光过滤过的干燥空气中,能把积存的潮气或霉味迅速随风吹散。

一本书也不能少,每本书都在我岳父的双手下迅速一页页地翻开、合上。

这时候我才明白,晒书其实就是晾书,就是迅速地翻书。

当然,我岳父每次晒书时,我都会与他一起把书“晒”好。

晒书,体现了文人对书的爱护之情。晒书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西周时期的《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从魏晋时起,我国有了七夕晒书的习俗,并称这一天为“晒书节”。唐代以来,“晒书节”还成为文人显摆、交换书籍的日子,看看谁收藏的书多且善本多,有文人因交换到了心仪的书籍而满心欢喜。“晒书节”这天,有些书画收藏家也会把一些收藏的字画拿出来晾晒,有些寺庙的僧侣也会将经书拿出来晾晒。

关于晒书,历代诗家还留有许多名句,如杜牧《西山草堂》里的“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陆游《林亭书事》里的“约束蛮童收药富,催呼稚子晒书忙”,呈现了古人晒书的情景。

有关晒书也流传一些幽默的事。

据南朝宋人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记载,有个叫郝隆的人,很有学问,到了七月七日,仰卧在太阳底下,人问其故,答道:“我晒书。”相传康熙皇帝有一年,曾于六月初六初伏这天微服私访,偶然看到朱彝尊在晒书的同时,自己也袒胸露腹在晒太阳,说自己肚子里全是书,也要晒晒。好奇之下,康熙与之攀谈,觉得朱确是有学问之人,即对其破格重用。此是传说,不必当真。

待到晒书毕,抱着一撂撂的书进屋,还不能马上收入书橱,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只见我岳父从一只蓝印花布口袋里,取出一片片树叶,有些淡淡的清香。岳父告诉我,这是“芸香草”,放置书中,可避蠹虫蛀咬。我见岳父把这些叶片小心翼翼地夹进各本书中,然后把那些书整齐摆放在书橱里。

由“香芸草”,使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芸香草也称芸草,根部木质,也称芸香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诸省。有杀虫作用,亦可入药。

书的蛀虫,名曰蠹虫,亦称虫鱼、衣鱼,咬食书籍。在书中放了芸草,能避虫鱼蛀咬。笔者见过此虫,米粒状,身体扁平,银灰色,有触须,爬行迅速,咬过的书籍如蚕食。

因“芸香草”弥散淡淡的清香,“书香”名称由此而来,并把读书人家称为“书香门第”。后来它又被人们广泛地引伸,把与图书典籍有关的事物都冠以芸草之名,譬如“芸轶”“芸编”,喻指书卷。“芸香吏”则指校书郎。因书室书房常备芸草,又是藏书地方,称之为“芸窗”“芸扁”“芸署”“芸阁”“芸省”等。“芸扁”,指宫廷中的藏书处,“芸阁”“芸省”“芸扁”指掌管图书的官署。显然都与芸草有关。

据史载,芸草之用于书籍避蛀咬驱虫,早在二千年前便在我国广大读书人家应用了。

在岳父书橱里,我还看到一小木匣,里面放了镇纸、墨盒、毛笔等一些读书用物。我知道,老底子读书人读书时,大都端坐书桌前,摊书在前,笔墨置于右侧,随时会提笔在书页上写上几句,眉批不敢说,写下或心得、或体会、或旁证、或另见、或感慨什么的,在书中随处可见。写的那些字,全是蝇头小楷,娟秀而工整,如若一幅幅书法作品,令人赞叹。要是夜读,一定点灯在左,这样不背光,让灯光照着书,一行行读下去。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

另有青花瓷扁圆形朱砂盒,读书人用笔蘸了红色的朱砂在有的文字旁画圈。它有两个作用,一是那时书籍没有标点,画圈,亦称圈点,表示逗号或句号;二是表明这些文字的重要或者标明是绝妙好辞。

在匣子里,我还见到几枚薄薄的竹片,以及一只阳刻了一个圆圈的象牙小图章,不知是何物。因岳父在迟暮之年,眼力不济,已经不再读书,我也未见过此两物。后来才知道,那竹片,是用来翻书的,俗称“翻书竹签”。老底子讲究一点的读书人在读书翻书时,是不用手指舔了唾液去翻书的,这是大忌,也很俗气。唾液残留在书角,既不卫生又损伤书,很被读书人鄙弃。读书人在翻书时,先是对着书页轻轻吹气,对折的书页即会张开一个口子,把竹签伸进去,可翻过一页。那个小圆圈图章,我对照古籍上一个个规整的圆圈,知道那是替代用笔蘸了朱砂画圈的用品了。

我岳父留下来的那些书籍以及那些读书物事,让我窥视到我的上一辈或者更早以前的读书人,在读书时的情景。岳父曾对我说过,老底子读书人是读书必动笔的,这样才能获得真知。

看了那些读书的物事,想见那时的读书人在读书时,还要笔墨侍候,是何等的庄重。这种认真的治学态度,让我等后辈钦佩之至。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