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一木千金”的非遗展品走进时髦商场,非遗传承人带你慢品沉香
分享至:
 (2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19-08-17 14:09
摘要:制香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周代就已存在。

说到“沉香”,你会想到什么?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劈山救母”的少年?还是李清照诗词中“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意境?近日,一场名为“留香待月”的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作品展在美罗城5楼艺-space空间揭幕,为市民游客呈现精美沉香艺术展品,也让更多人走进这项上海非遗文化。

 

“留香待月”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作品展

展品中除了有难得一见的香中极品棋楠雕件外,还将展示严格遵循传统技艺手工制成的沉香线香与沉香香粉。本次展览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国内历史悠久的沉香文化,近距离接触最顶级和最具传统精神的沉香雕刻艺术,也是一道能让老百姓走进非遗文化的别具“韵味”的暑期大餐。

 

棋楠瑞兽

制香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周代就已存在,燃烧香料以祭天。战国时代,屈原以诗歌抒发心情,就以香草咏君子的高洁。西汉初期,熏香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到了唐、宋时期,制香技艺更是到达顶峰。香在此时成为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合要焚香助兴,就连出门在外也要佩挂香囊。

2015年,“沉香香品制作技艺”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上海市级非遗名录。不过如今,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在实质上改变了现当代的制香工艺,香料的选择、炮制、配伍、火候等最核心的内容逐渐被丢弃。制香工艺的中断与香谱配方的散失,也让当今真正精通传统制香技术的人少之又少。

好在,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品香、用香,开始致力于对国内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如今社会压力日增,沉香是能够让人快速安静下来的,这大概也正是沉香需求会这么旺盛的原因之一,能够让人安静的东西都是‘奢侈品’。”市级非遗传承人任刚说。

 

市级非遗传承人任刚

在距离美罗城不远的吴兴路上,任刚经营着一家十几年的老店“雍荷堂”。他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沉香制作技艺面临失传,因为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不仅包括香线香粉的制作,还将沉香雕刻艺术涵盖其中,可以说是一门涉猎广泛且要求融会贯通的综合技艺。为了传承这门技艺,任刚跟随老药工学习鉴香,还与马来西亚的知名收藏家交流木雕艺术品创作,“我见过的沉香大概有超过一百吨以上。”任刚骄傲地说。

沉香香品制作技艺作品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制香历史和非遗技艺,任刚组织起了一定规模的粉丝群,定期举行品香活动,并将沉香文化带入了课堂、社区,让更多市民大众了解沉香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他还开发出一系列的文创衍生产品,诸如沉香香皂、香水、护肤品、按摩精油等,让非遗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只有与时俱进,‘非遗’才能够真正地传承和保持下去。”任刚说。

截至今年8月,徐汇区共有非遗名录项目33个,包括国家级4项、市级20项。非遗传承人70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位、上海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位。今年,徐汇区的上海说唱、乔家栅糕点制作技艺、古书画装裱技艺和沉香香品制作技艺等4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将申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悉,今年暑期,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走进社区,对市民推广非遗文化,让非遗进一步回归现代生活。

栏目主编:李宝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