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城隍庙、朱家角竟然还有这样的百年茶楼?听掌柜讲那些上海逐渐消失的老茶馆
分享至:
 (3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19-08-11 16:5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上海的老茶馆逐渐没落,如今,或许只能在城隍庙、朱家角古镇等地找到百年茶楼的踪迹。

近日,在城隍庙上海老街上开了20年的“老上海茶馆”无奈关张,让不少茶客惋惜不已。20年来,这家茶馆因为不变的老上海味道,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客。在茶馆收藏的留言本上,他们不约而同地写道:来到茶馆,才感觉真正回到了老上海。

自上世纪上海开埠后,茶馆曾一度成为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往来的集中地。据统计,在上海老城厢,1950年以前就有169家茶馆。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上海的老茶馆逐渐没落,如今,或许只能在城隍庙、朱家角古镇、新场古镇等地找到百年茶楼的踪迹。

【茶馆是“世界的小客厅”】

老上海茶馆原本在方浜中路385号的二楼,门面不起眼,不知道的人很容易错过。不过,老板张荐茗并不担心没生意。开张20年,茶馆已成为游客来豫园的打卡地之一。“来茶馆,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老上海,这也是他们爱茶馆的原因吧。”张荐茗说。

老上海茶馆

由于地块动迁改造,整条上海老街的店铺都已关门,但从张荐茗的描述和茶客上传的照片中,还是看够勾勒出茶馆的模样:茶馆内的老式电话、电风扇、无线电、煤油灯等多到不稀奇,每一件都货真价实。茶客来到茶馆,泡茶用的是90年代上海人用的方格子铝茶壶,喝茶用的是以前流行的玻璃杯,耳边是老唱片中传出的吴侬软语……不仅如此,每逢周末,老上海茶馆都有江南丝竹的演出。每个月,茶馆还举办“学说上海话”的公益活动,想要网上预约成功也要靠“秒杀”。

茶馆中的老上海味道

为何要在茶馆中举办公共文化活动?张荐茗坦言,一开始是为了生意。20年前,家住城隍庙附近的张荐茗得知上海老街开张的消息,准备盘下一家商铺,“老上海茶馆”就这样开张了。茶馆的门面小,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茶馆,他才开始举办公共活动。

渐渐地,张荐茗发现,他收藏的老上海物件和举办的文化活动让茶馆小有名气,还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有时候,店内一半客人都是外国游客。“有人说,上海是世界的‘会客厅’。我觉得,茶馆就是‘世界的小客厅’,可以将上海的文化、精神、气息讲给别人听。”张荐茗说。

茶馆就是世界的小客厅

20年过去,“世界的小客厅”关张了,上海老街上另一家茶馆春风得意楼也同样关门,张荐茗却因为茶馆开始研究起上海的茶文化,还成立了上海市东方城市历史文化收藏交流中心。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也要尽快找到场地,让大家期待的茶馆早日再次开张。

【每天凌晨3点营业的百年茶楼】

在上海市中心,最具茶文化底蕴的莫过于上海老城厢了。豫园九曲桥边上的湖心亭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距今已有160年历史。1950年以前,在城隍庙,一天能接待三千人规模的茶馆就有十家。

不过,随着豫园的旅游商业化,也挤压了茶馆文化的空间。张荐茗告诉记者,如今上海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喝茶的习惯了,茶馆在市中心很难生存。反而是上海郊区的古镇中,慢节奏的文化氛围让茶馆更有生存力。

在上海朱家角古镇,就藏着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茶馆。这座名为“江南第一茶楼”的茶馆坐落在朱家角淀浦河边,一进门就与熙熙攘攘的古镇街道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大厅内,摆放着十多张茶桌,头顶的复古吊扇、茶馆一角的评弹舞台、每桌标配的竹壳热水瓶、玻璃杯和摆放着水果、瓜子、点心的木质茶点盒,都还原了老上海人对茶馆的记忆。

茶馆中每桌标配的竹壳热水瓶

记者来到茶楼时是一个工作日下午,茶馆内三三两两坐着几桌茶客,还有金发碧眼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现在不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最热闹的是每天凌晨。”茶馆掌柜江虹蔚告诉记者。每天凌晨2点多,就有老人拎着茶壶,自带茶叶,坐在茶馆门口等待茶馆3点半正式开门。天气不错的时候,茶馆每天早晨都是坐满的。

茶馆掌柜江虹蔚凌晨为茶馆开门

在江虹蔚看来,茶馆能够传承百年茶楼的韵味,多亏了这些90多岁的老人们。2012年,从云南来到上海的江虹蔚第一次走进茶楼时,这里已经歇业3年多,楼内一副破败景象。为了找当地老人了解茶楼的渊源,她花了8个月的时间,每天起大早,就是为了找老人喝早茶聊天,“从此还改掉了睡懒觉的毛病。”

在老人们的口中,茶楼的故事逐渐显露出了轮廓:这座百年茶楼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至正二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不少老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江虹蔚:“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还特意来这里看过。”后来, 经过民初乡绅叶鸿泉再次修建,茶楼下为浴池,上为茶室,名气日盛,这时才有了“江南第一茶楼”之称。当年这里还会有京剧、越剧、评弹等演出,很多老人从2、3岁起,就来茶楼喝过茶。

朱家角的“江南第一茶楼”

2013年5月,经历了修整扩建的“江南第一茶楼”终于开门迎客,开业那天老人们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为了回馈他们,镇上65岁以上的老人来茶馆喝早茶、听评弹,江虹蔚都不收费。一传十、十传百,镇上400多位老人,都成为了茶馆的“忠实粉丝”,每天准时来茶馆报到。

镇上400多位老人,都成为了茶馆的“忠实粉丝”

【上海老茶馆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在朱家角古镇的老街上走走,能见到不少茶馆,不过大多是中西结合的新式茶馆,能够追溯到百年前的茶楼只有“江南第一茶楼”一家。家住古镇的罗伯伯告诉记者,以前他常去的百年茶馆,不是倒掉就是拆掉,现在都已难觅踪影。

在上海南汇新场古镇,也有一座名为“第一楼茶园”的百年老茶馆。这座茶馆建于清同治末年,近年来,因为电影《色戒》来此取景,茶馆在游客中也小有名气。不过,近日慕名前去的茶客却发现茶馆大门紧闭,也不知何时能再次对外营业。

如今,上海的大街小巷上,奶茶铺、下午茶店和中西合璧的新式茶馆越来越多,上海的老茶馆还有保留的必要吗?在张荐茗看来,茶馆是最顽强、最有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空间载体。早在六朝,就有茶寮的记载。如今,茶馆的形式虽然有所变化,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没变。因此,带有传统上海文化的老茶馆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它们的消失自然就会引起一片惋惜。

带有传统上海文化的老茶馆已经成为了“博物馆”

张荐茗告诉记者,台湾的一家老茶馆也曾面临被拆除的状况,多亏了茶客的呼吁才保留下来。这家名为“紫藤庐”的老茶馆,建筑物已有80多年历史,1981年改建为台湾第一所具有文化沙龙色彩的人文茶馆。不过,茶馆开业16年后,却险遭拆迁厄运。当时,房屋的产权单位想要收回紫藤庐,引起社会关注,后来由时任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出面斡旋,才把这栋老屋变更为台北市文化设施。“紫藤庐”也由此成为了台湾茶客和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

张荐茗(左)向茶客介绍茶馆中老物件

在江虹蔚看来,要想保留真正的老茶馆味道,不仅要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历史建筑和物件,还要让活着的历史传承人来“讲故事”。作为朱家角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早茶只有当地老人参与未免可惜。她告诉记者,接下来茶楼会让游客也参与这一传统,游客可以住宿在古镇老宅中,夜晚感受宁静的老街,早晨来茶馆和老人们一起喝早茶,“这样,茶馆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栏目主编:李宝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