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哑语干部”被停职虽大快人心 但还有哪些建筑用了一捏就碎的水泥?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飞 2019-07-29 17:15
摘要:这175吨问题水泥被用在了哪些地方的哪些建筑上?其他批次的水泥是否也存在问题?该尽快有个清楚明白的答案了。

备受关注的山东枣庄问题水泥卖到河南农村学校一事又起波澜。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节目《校园里的“假水泥”》。节目中,记者在河南鹿邑志成实验学校调查问题水泥事件时,意外拍到了从山东枣庄过来的一批“不速之客”——由当地公安、工商、质检部门组成的来河南二次取样的联合调查组。由于此前已经取样过,为何又一次“跨省取样”?面对这一问题,枣庄台儿庄区市场监管局一干部突然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只张嘴不出声表演起了“哑语”。而自称联合调查组带队负责人的他,之前在与调查组说话时还“口若悬河”。如此应付舆论监督的方式,让全国观众着实“开了眼”。

今年3月底,河南鹿邑县志成实验学校对学生宿舍进行修建,原计划今秋开学投入使用,但在打地基时却发现那些“凝固”的水泥块,单手就能捏碎。两个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这批水泥的严重不合格——校方于4月份将水泥样品送至河南淮阳某质量检测公司化验,结果显示水泥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均未达标;鹿邑县市场监管局将该批问题水泥抽样、封印并专车送往安徽亳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检验报告同样认定该批水泥不合格,“水泥渣块的强度指标连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辖区内出现了问题水泥生产厂家,本着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最需要做的无外乎两件事:一、追究厂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问题水泥堂而皇之流向市场背后的监管责任;二、迅速查清所有批次问题水泥的流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过,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反应看,其不仅在本月初媒体对问题水泥事件曝光后才后知后觉。在月初成立调查组后的近20天时间里,也一直执着于对问题水泥的“跨省取样”,以及对外省同级别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检测结果的“怀疑”上。

虽然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地言必称“检验机构对该样品的抽检结果鉴定为不合格,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我们在办案中予以采信。”但从实际来看,当地明显对前述两次检测结果“存疑”,而这种“存疑”背后的心虚,显然也是“哑语干部”面对记者“为何来二次取样”的发问时,“只张嘴不出声”的原因——事实上,台儿庄的这次“跨省二次取样”,不仅学校事先不知情,鹿邑市场监管局也不在场。更吊诡的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还表示,7月10日,问题水泥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当地专案调查组执法人员即对涉事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批水泥三天强度不合格,氯离子含量不合格,可以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既然已经判定水泥为不合格产品,又要在几天后继续前往河南“二次取样”?对此,当地有必要好好回答一番。

近20天时间已经过去,在出现新一轮次生舆情后,台儿庄市场监管部门才正式承认问题水泥的不合格。当地这种“护犊子”的心态,或者也是问题水泥生产企业此前“蛮横”的“原动力”——此前,学校在与涉事企业交涉时,面对确凿的证据,企业负责人还曾声称“我们厂子的水泥永远没有问题”。

昨晚,枣庄台儿庄区官网发布通报称,涉事干部因未能采取正当方式回应记者调查采访,态度不积极、不端正,且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被停职。而在昨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在谈及此事时,也仅是提到“已对该同志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问题水泥合不合格,当地花了近20天时间才最终“搞清楚”。而不到一天时间里,对涉事干部的处理即实现了加码。这或许说明了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当地,急于摆脱舆论聚焦的“雷厉风行”。但这一“雷厉风行”显然有更需要的地方。

经调查企业的销售记录,在同批次200吨水泥中,有50吨被河南鹿邑经销商张某某购买,25吨直接销往志成实验学校,另25吨张某某自述“自行使用”。剩下的150吨则销往江苏、安徽两省4个区县的7家经销商或使用单位。从河南学校发现问题水泥至今已有近四个月时间,这175吨问题水泥被用在了哪些地方的哪些建筑上?其他批次的水泥是否也存在问题?该尽快有个清楚明白的答案了。

栏目主编: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