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在上海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为何平均每次要步行1088米?
分享至:
 (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19-07-23 06:00
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和优化路网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等共同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针对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发布了“绿色出行意愿指数”。从该指数看,在全国50座重点城市中,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愿最强,上海排名第四。

从《报告》看,上海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例如,在“500米站点覆盖率”上,上海在所有重要城市中次于昆明、成都,排名全国第三,意味着通常市民步行500米就能找到公共交通站点。同时,上海的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也不算高,意味着公交线路设置较为合理。

不过从缺点看,上海的线路网覆盖率在50座城市中排在中等水平,意味着部分区域还存在公共交通出行的空白。还有,在上海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进入公交系统到离开公交系统的步行距离比较常,达到1088米,在50座城市中最长。

《报告》撰写者指出,“步行距离最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上海500米站点“步导可达性”不高。所谓“步导可行性”,通俗地说就是“看得见并能走得到”。在上海,虽然公交站点网点很密集,但有些站点设置受外部影响较大,很难完全按出行需求设置,这就造成了实际可达性较低。比如,市民前往“近在眼前”车站,可能需要翻越天桥、穿越地道等。

二是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距离较长。比如,乘客乘坐了轨道交通后,需要换乘公交车,但两者的站点距离较远。

三是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市民出行距离比较长,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那么,如何缩短公共交通出行的步行距离呢?其他城市的数据或许能提供参考。

例如,可以引入骑行服务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报告》指出,南京不仅“绿色出行意愿指数”最高,而且在细分的“公交&地铁”“骑行”“步行”出行意愿指数上也均高于50座城市的均值,尤其是骑行出行意愿指数相比其他两项表现更好。这与南京较为完善的骑行条件不无关系。对上海来说,通过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借助共享单车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有效缩短市民通过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的步行距离。

在超大型城市中,深圳被认为“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最高。高德地图表示,“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全面刻画了城市地面公交运行状况,从“全市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人口出行热度核心区全天公交平均运营速度”“人口出行热度核心区高峰期社会车辆与公交车速比”多个维度描述城市地面公交运行水平。在深圳的经验中,除了完善公交出行基础设施外,线网优化也能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感。

数据显示,将今年第二季度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深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线网优化,南山、保安、罗湖都有部分线路被取消,深圳也成为50座城市中线网优化力度最大的城市。在此轮优化中,虽然线网数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不同线路的衔接、站点的设置更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所以在所有超大型城市中,深圳的公交出行步行距离最短。

此外,相关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市民公共交通的出行意愿及公交出行幸福感,还可以集各家之长。例如,从北京的数据看,公交专用道能明显提高公交出行的效率。以北京人口热力核心区内早晚高峰的公交为例,比较“有公交专用道覆盖”和“无公交专用道覆盖”两类公交的差异可以看出,在上个月的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有公交专用道覆盖”路段的公交平均速度为 17.26km/h, “无公交专用道覆盖”路段平均速度 14.90km/h,有专用道覆盖的公交效率显著高于无专用道覆盖的路段。

还有,缩小公共交通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也有助于提升公交出行幸福感。《报告》显示,在50座城市中,宁波全天线路运营速度波动率最小,意味着城市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最稳定。在超大型城市中,深圳波动率最小,意味着深圳在同体量城市中公交的运行效率最稳定。运行效率稳定意味着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时,对所需时间的掌控度能更高,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公共交通的信赖度。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文中图表来自高德地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