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百度道个歉,9岁女孩的“人血馒头”就会消失吗?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然 2019-07-14 14:29
摘要:鉴于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在先,道歉却更像是“甩锅”。诚如有网友所言,一名“小编”,背不起百度价值观的锅。

杭州9岁女孩被租客带走事件最终还是未能避免最坏的结果。就在此事引发全国关注和哀叹的时候,百度账号“章子欣父亲”“被发文”一事却激发了公众的愤怒。

先是在女孩遗体被找到但身份仍有待最终确认的情况下,百度认证账号“章子欣父亲”抢先发文:“刚刚得知我的子欣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天堂,这一辈子我们无缘继续做父女,希望下辈子她还是我的女儿,让我能够继续照顾她......”

但很快,这则消息被孩子姑父否认:孩子父亲并没有发文,此账号也并非女孩父亲自己注册认证,账号所发表言论未经过家属同意和求证。

随后,百度发布了两则声明。先是强调“章子欣父亲”的百度账号经过章子欣父亲授权确认,否认该账号为假。

后一则声明中则称,百度新闻值班消息在未经过章子欣父亲确认的情况下,擅自发布了最新一条动态信息。此举伤害了子欣家人和广大读者的感情,百度对此感到非常抱歉和羞愧,目前已经删除此条动态,并对当值编辑予以立即开除处理,同时会全面复盘百度新闻管理机制。

至此,这个女童失踪事件的“插曲”算是基本上有了一个“真相”:“章子欣父亲”的百度账号在此前或许经过了授权开设,但整个运营和发布都是百度方面在操作,而最引发争议的一条信息,则是在未经授权和确认的情况下就由工作人员“自编自写”发布了。

由平台方面代表当事人运营其个人账号,这种操作很难说只是个例。但在这起事件中,当孩子的至亲都在遭受艰难处境的情况下,由“小编”代写当事人心迹的做法,本身恐怕就构成一种对新闻伦理的伤害。更何况,未经确认就自行发布的做法,也违背了双方此前的约定。

过去几年,在大大小小的公共事件中,往往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叫“吃人血馒头”。百度方面此次的操作,无疑是再次演示了什么叫拿“人血”换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此前类似的龌龊做法多出自自媒体,这次涉事的百度,则至少算是一个半机构媒体了。这也很难不让人将之与此前百度在魏则西事件、血友病吧等事件中的表现联系在一起。

目前,涉事的值班编辑已被开除,表面看来,百度的处置可谓“严厉”,但此事的发生,特别是鉴于有太多的前车之鉴在先,这一做法却更像是“甩锅”。诚如有网友所言,一名“小编”,背不起百度价值观的锅。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媒体也好,机构媒体也罢,抢“流量”没有原罪,但绝不能怎么带流量就怎么来。基本的新闻伦理、道德底线一旦被突破,就只会变成一具具受流量驱使的“躯壳”。把他人的痛苦和悲剧当作自己收割流量的素材,甚至不惜“添油加醋”、按需发挥,也只会把社会往“粪坑”般的信息环境中推。

以这次事件为例,一些自媒体此前总想着“网络破案”,将矛头对准孩子的家人,一方面“深挖”父母的感情细节,试图从中找出某种“阴谋”,一方面则极力将责任推向孩子的爷爷奶奶。最终逼迫孩子家人在承受孩子失踪的痛苦时,还不得不被迫站出来“自证清白”甚至是“求放过”。这样的“冷酷”和“嗜血”,已经不仅仅是“消费”苦难这么简单了,而是对当事人构成直接的伤害。

对于自媒体吃人血馒头的现象,舆论已经批评、讨伐过N轮,基本的常识也已重复过太多遍,甚至个别自媒体已经主动关闭。但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有几点还是需要格外警惕。

一是,随着新媒体发展进入“下半场”,流量竞争更趋激烈,要警惕部分自媒体在竞争上更加“不择手段”,将场域向“人血馒头”的方向转移;

二是,机构媒体的转型压力进一步突显,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不自觉的自我矮化乃至自甘堕落,继而放松对基本价值操守和新闻伦理的坚守。像百度这样的大平台,也一次次步入这样的行列,不能轻视“流量”诱惑可能带来的异化效应。

当然,从江歌案到空姐遇害案,再到这次的女孩失踪案,“人血馒头”现象一再出现,也未尝不是当前社会公共信息传播环境恶化的一种现实警示。信息过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障人们所接触的信息的质量和身处的信息环境,不随信息量的增大而变得低质化乃至反智化、庸俗化,还需要多维度的反思。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