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军事前哨 > 文章详情
靖安司、旅贲军、龙武军……《长安十二时辰》,没有剧透但是有冷知识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钧师 2019-07-03 16:30
摘要:看多了“辣眼睛”的古装剧、架空剧,《长安十二时辰》对历史细节的用心,当然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击掌叫好之余,恐怕还有点冷知识要在这部剧播完之前蹭个热点先普及一下,比方说这部剧里的唐代军制

又一部热剧眼下正上演。迄今为止,对某网络平台上已播出的12集《长安十二时辰》,网友给出的是8.8分的高分。社交平台上,对这部剧的服道化演则更是点赞不断,甚至还有网友收集各路冷门知识,很有点全民来一波普及唐代文化的架势。

看多了“辣眼睛”的古装剧、架空剧,《长安十二时辰》对历史细节的用心,当然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击掌叫好之余,恐怕还有点冷知识要在这部剧播完之前蹭个热点普及一下,比方说这部剧里的唐代军制。


剧中出现的“旅贲军”,是“太子十率”之下的府兵。


关键词      靖安司

从第一集起,可能就有不少观众对剧中出场的各路人马感到困惑。初唐到中唐,军队的名称也确实纷繁。但理清头绪,却不是不可能。

比方说,剧中核心的单位“靖安司”,看上去权力很大,甚至能在“天子脚下”调动军队。但这个部门,在历史记录上是无从考据的。简单来说,无论是唐代还是后来的历朝历代,这样的超级部门,也是不太可能出现的。皇帝左提右携拆分相权还唯恐不及,又怎么会增设一个集各个部门权力于一身的衙门?剧中主要角色李必,原型是李泌,在玄宗朝是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安史之乱时,他曾在唐肃宗身边参谋军事,后来又跻身相位,从他的经历看,并没有执掌过类似的唐代“反恐部门”。

真正与靖安司职能相近,负责京师警卫的,是直属皇帝的南衙禁军。不过南衙禁军虽然叫禁军,却是一支职能责任繁多,却不见得有多高地位的军队。史料记载,唐代长安“凡城门坊角,有武侯铺”,在那里驻守的便是南衙禁军。武侯既要值守京城门户,又要巡逻街面,类似今天的巡警。在宋代的记载中,武侯还要负责京师防火,又像消防队。同时,每到朝廷举行朝会时,南衙禁军不仅是警卫,还要负责仪仗。

对应地,警卫皇帝所在宫城的禁军则称为北衙。唐初,北衙禁军又称羽林军,但经过高宗、武则天和中宗时代的历次调整,在北衙禁军中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万骑”实际上成了真正在皇帝身边的警卫部队,到开元二十六年,“万骑”正式改名“龙武军”。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第四集中,闯入靖安司的就有龙武军,光是看出镜的一班军士盔明甲亮,比之其他人光鲜耀目不知多少倍,就可知其地位之高。不过,电视剧中在这里有些含糊,那就是龙武军中似乎并没有“豹骑”这支部队,反而同样闯入靖安司的右骁卫虽然地位较低,但它管辖的部队中却有一支“豹骑”。


隶属北衙禁军的“龙武军”,和隶属十六卫中右骁卫的“豹骑”,后者得名可能是因为铠甲上有豹皮装饰。


关键词      府兵制

至于隶属“靖安司”的东宫“旅贲军”,网上有人说是作者杜撰,恐怕不确。这支部队在历史中是留下了记录的。东宫本来就是储君所居,设置若干军事管理机构作为下属,供太子熟习政务,也是题下应有之义。按唐代的制度,东宫名下的设有十率,是由太子管辖的军事机构。其中的左右司御率府之下的折冲府,其府兵番号就是“旅贲”。顺便提一下,剧中的姚汝能官职是太子右卫率,那也是东宫执掌军事的官员,论品级则至少正四品。

不过,毕竟只是供太子见习,当不得真,归东宫名下的军事管理机构,从规模和职权上,都无法和皇帝相提并论。更不用说有唐一代直到玄宗年间,做太子的时乖命蹇,能无风无浪真正熬到登基的本来就屈指可数。

无论是东宫名下还是皇帝控制的军事管理机构,绕不开的两个名称是卫和折冲府。治军的机构在中央者,开元年间的正式名称是“卫”,负责管理全国府兵折冲府则是地方的军队管理机构,职权是征集训练士兵。到开元天宝年间,中央控制的十六卫中,有十二卫辖有地方的折冲府。同时,为了达到“举关中以临四方”的目的,折冲府的数量最初也是以长安所在的关中和洛阳所在的河南为多,有研究称,在初唐时,长安所在之关内道共设285个折冲府,有府兵26万,占全国总数一半以上。

在卫和折冲府这一整套机构背后,则是著名的府兵制。这套制度简要来说,就是国家直接向“编户齐民”征派兵役。按照唐初设计的制度,府兵在地方集中训练,或轮番卫戍京师,或维持地方治安。遇有大战,则由朝廷确定出兵规模,任命统兵将帅,向地方征调府兵。对于被征调入伍的百姓来说,从军十几年后退伍,按制度可以免除其他税役,条件不可谓不优渥。不过,这套制度对世家子弟更是有待有加。《唐六典》记载,在中央各卫中担任中高级官职,出身至少是三品以上官员之子,或二品以上官员之孙。同时,在中央各卫的任职经历,又是晋升更高级官职的阶梯


剧中守卫长安城望楼的,是来自陇右节度使麾下的士兵。


关键词      “天保三载”

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度已经走向崩溃。其实,从武则天时代后期,随着均田制解体,国家控制的人口减少,地方能够征调的兵源便逐渐枯竭。睿宗时曾下诏,从地方征调的府兵,取二十五岁者充入行伍,四十岁便可解除兵役。但到了玄宗年间,敕令中却不得不承认,“役莫重于军府,一为卫士,六十乃免”。在考古发现的吐鲁番文书中,记载过当时蒲昌府有个叫刘文伯的士兵,在开元元年蒲昌县对兵役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时,他已年满六十,按规定应该退役,可府里并未接到蒲昌县的相关牒文报告,所以未予处理,于是年迈不堪兵役的刘文伯只能逃走了事。白居易的一首诗中,则记述了一位在天宝十载被兵部征发前往云南作战的“新丰折臂翁”:“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翅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同样的,兵源枯竭也直接影响了唐军的作战能力。天宝七载,高仙芝统兵讨伐小勃律(这也是剧中提到的一个西域国家),仅在一个边境城堡,就留下了三千多羸弱不堪征战的士兵。

再加上玄宗朝对外用兵频繁,唐军的兵源更是入不敷出。所以从开元年间开始,募兵就成了补充军队员额的通行办法。剧中的主角张小敬,最初的身份应该就是“兵募”,也就是从府兵中再征集的、担负长期作战的兵员。因为还在府兵制的框架内,所以从编制上讲,张小敬隶属“第三十三折冲府第八团”。但毋庸置疑,第八团这样的部队已经是常备军的性质,在唐代文献中,张小敬这样长期戍边的士兵,又被叫做“长征健儿”。与“兵募”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彍骑”“长从宿卫”之类的称呼,指的都是各种名义的募兵。

导致第八团几乎全军覆没的烽燧城一战,按剧情设置,是节度使不肯出兵援救。其实也不难理解,募兵制推广之后,作为唐帝国边境守备重要支柱的节度使,兵权便开始上升,名义上由中央指挥的军队,逐步成为边镇将领的私人军队,直到最后演变为藩镇。唐初设计的“内重外轻”的全国兵力部署,也“太阿倒持”,边疆节度使手中的部队,反而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军队。原著小说中,还出现过由边兵蜕变而来的雇佣兵“守捉郎”。唐代的军制如何崩坏,一叶知秋。

其实,就在电视剧设置的“天保三载”之后十一年,便是“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场变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恐怕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而在安史之乱初起时,发动马嵬驿兵变的,正是那支盔明甲亮不可一世的龙武军


注意:

本文中有视频,在公共场合观看时请戴耳机。而且,据说戴上耳机观看这部剧效果更好。

栏目主编:陈煜骅 文字编辑:陈煜骅 题图来源:《长安十二时辰》官方微博
文中插图均来自《长安十二时辰》官方微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