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让15万常住人口的大型社区全员“动起来”,街道用了这些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9-07-03 06:31
摘要:平顺路790弄小区的垃圾分类清运方式与上海很多小区不同。湿垃圾和干垃圾的装卸时间不同,装卸点也不同,干垃圾装卸点一般位于垃圾箱房,湿垃圾则由物业拖至指定湿垃圾装卸点待运。

 

6.34万户居民、14.6万常住人口,彭浦新村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区人口最多的社区之一。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如何让这个大型社区人人都能“动起来”?彭浦新村街道想了不少办法。

 

从2014年起,街道就在三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积累了一定经验;去年9月,街道全部33个居委会67个居民区实现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投放实效和两网融合全覆盖。个人减量指标是衡量垃圾分类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5月底彭浦新村平均每户居民每日减量实现417.45克,是去年同期的166.80%。


抓好“关键人物”,带动全体社区居民

 

彭浦新村是上海有名的工人新村,住在其中的居民很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别以为年纪大的居民,对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接受慢,他们反而是社区推进垃圾分类中最支持的一批人。”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彭浦新村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起始于2014年秋,在3个居住区、617户居民中开展试点,随后以每年14到17个居民区的数量推进。当时,居委会干部就发现,在老年居民中宣传垃圾分类相对容易。

 

有居委干部说,老年居民经常在小区的广场上休闲、聊天,居委干部上前宣传垃圾分类时,他们都非常感兴趣,学得也认真。后来,街道在册社区志愿者1000多人、社区党员900多人以及这些经年累月培养起来的热心阿姨爷叔,就成为了街道整区域推进垃圾分类中最坚实的自治力量。

彭浦新村租户多,且多是短租,他们一度是街道推进垃圾分类中最难做工作的一群人。“门难进,是对租户宣传垃圾分类的最大问题。”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最初街道与居委找到房东,请房东向租户宣传垃圾分类,但效果一般。

 

小区中热心的阿姨爷叔帮了大忙。他们三三两两结对,作为同一楼栋的邻居,敲开了一户户租户家的门。租户看到是“熟脸”,一般会比较客气,阿姨爷叔就趁机走进邻居家中,看看有没有分类垃圾桶、教一教他们如何分类,关键是告诉对方到哪里投放垃圾。“千万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弄脏小区环境,要罚款的。”开着玩笑,阿姨爷叔就把“关键信息”传递出去。看到有这么多邻居“盯着”自己,大部分租户都会认认真真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放暑假了,住在三泉路1015弄小区的李姝绮小朋友却不睡懒觉,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妈妈一起去投放分类垃圾。两周前,他就读的银都幼儿园给孩子们发放了“垃圾分类小明星投放签到卡”。小朋友凭卡,在街道辖区内任何小区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点正确投放垃圾后,可进行打卡敲章。一天收集一个章,集齐21个章,就能在学校获得“垃圾分类小明星”称号。21天,刚好是生活习惯养成的一个周期。这是彭浦新村街道最近在社区各个幼儿园、中小学中推行的一项活动。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而孩子的一句话有时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习惯。街道辖区内有29所学校,推进垃圾分类中,街道联手学校,想出了多种“小手拉大手”行动方案。

 

打卡敲章,只是第一步;在街道支持下,学校还向学生发放“垃圾分类邻里告知小宣传卡”,让学生在放学后,敲开邻居家的门,宣传垃圾分类观念,征集邻里家庭签名。更深一步是推行“垃圾分类现场值守小卫士卡”,由街道提供场地,让学生一起参与垃圾分类现场值守,绿色账户扫码积分。在这个暑假期间,每个参与的学生要完成5次现场值守、单次值守1小时。

 

街道还计划在学生中推行“垃圾减量实践小明星”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征文比赛,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写出自己的垃圾分类减量小故事;举行变废为宝小制作比赛,让学生用可回收物进行主题艺术创作,优秀作品在社区内展出等等。

 

“小手拉大手”,带动了彭浦新村一户户家庭的习惯养成。有个小学生在街道辖区内上学,但居住地不在辖区内。她在学校中学会了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于是在家中与父母每天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当时上海还没有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这名学生居住的小区尚未实行垃圾分类,于是她让在彭浦新村辖区上班的爸爸,每天把分好的干湿垃圾带到单位进行投放。

 


不怕“麻烦”,彻底杜绝混装混运

 

上午9点多,平顺路790弄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时间刚过,一辆干垃圾清运车辆缓缓开进了小区。小区里,有三个分类垃圾投放点,干垃圾清运车对三个点位的干垃圾逐一进行了清运。不久,湿垃圾清运车也开来了,但它没有驶进小区,而是停在小区外沿街的平顺路834弄门前,这里是小区的湿垃圾装卸点。在现场,装卸员一边进行装卸一边检查湿垃圾纯净度,物业保洁员和居委会干部也来到现场,监督收集情况。

 

平顺路790弄小区的垃圾分类清运方式与上海很多小区不同。湿垃圾和干垃圾的装卸时间不同,装卸点也不同,干垃圾装卸点一般位于垃圾箱房,湿垃圾则由物业拖至指定湿垃圾装卸点待运。

 

为何要如此“费事”?“这一做法杜绝了混装混运,也‘创造’了一个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平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彭浦新村街道最初在部分小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时,曾有不少居民心存疑虑。他们说:“我们在源头上进行了垃圾分类,但环卫车辆清运的时候会不会混装,那我们就白分类了。”

 

“其实,干湿垃圾清运车辆的装卸方式不同,干垃圾桶根本就装不上湿垃圾清运车的吊臂。”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打消居民心中的疑虑,街道决定做一些“改变”。在平顺路790弄小区,街道和环卫部门现场确认点位,把所有咖啡色的湿垃圾桶都集中在沿马路的平顺路834弄门前,如此,湿垃圾清运车根本不用开进小区,就能实现清运。街道请来居民代表,现场查看湿垃圾的收运过程。看后,居民们都说“这下放心了”。他们把所见所闻告诉邻居,一定程度也促进了其他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试验了一段时间后,街道发现,让干湿垃圾清运车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收运垃圾的方式,能更好地实现分类垃圾的全程监管,于是,这一做法在其他小区中进行了推广。现在,很多社区居民都对垃圾分类清运很放心,“我们分好的垃圾绝对不会弄混掉”。

 

在这一做法的背后,小区物业公司要多承担一些工作——每天要派人将湿垃圾拖运到固定清运点,清运走后还要进行场地打扫。

 

如何让物业公司心甘情愿多走这一步?街道充分利用街道制定的《住宅小区物业标准化建设达标考核奖励实施细则》,推动物业公司做好垃圾分类的责任人。“按照实施细则,物业公司每季度在考核达标后,会获得静安区财政给予的奖励资金。而居民、业委会、楼组长、第三方机构等会组成‘评分团’,给物业的表现打分,来决定物业能否拿到奖励资金。今年,街道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写入了物业达标考核细则中,让分管垃圾分类的绿化市容部门也加入‘评分团’,占有一定的评分比例;并明确规定垃圾分类工作具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物业公司如果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表现不达标,无论其他评分有多高,本季度一律视为不达标。”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有了这一有利推手,物业公司都积极支持垃圾分类各项推进工作。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持久战。彭浦新村街道目前已确定了推进垃圾分类“全域、全程、全户覆盖”,在“小区、街区、园区、校区、院区”的“三全五区”行动目标。下一步,街道将在辖区内设置湿垃圾消纳处置场,估计日处理容量30吨左右,可实现辖区居民区内产生的湿垃圾100%本地消纳;结合居民区实际需求设计和改建10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提升居民分类体验,提高居民区自主分类参与率。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