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许承先:模范邨里的见证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19-07-01 15:41
摘要:1954年,每天上学、放学路上,10岁的许承先都能看见家对面正在建设中的中苏友好大厦。和许承先一样,模范邨的居民们日夜见证着这项大工程的进展,也迎来了自身命运在新时代的故事。

每天上学、放学路上,10岁的许承先都能看见建筑工地。


建筑工地正对着许承先家位于延安中路877弄的模范邨弄堂口,地址是延安中路1000号,为昔日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哈同花园——爱俪园旧址。历经多年战乱后,此时这座昔日名园早已经荒废成周边孩子们游戏的草坪和乐园。但从1954年5月4日开始,建筑工人走进花园,中苏友好大厦在此动工。


1954年10月15日,上海。入暮时分,城市的天际线制高点上,一颗红星亮了。


在中苏友好大厦中央大厅刚刚完成结构建设的大楼顶上,架起了一座50多米高、32吨重的镏金钢塔。钢塔是一个八角形的锥体,外面包着1300多块镏金的菱形铜皮,菱形的交角处装饰着1100多只发亮的铜球。塔尖上,升起一颗红五角星,四围伸出24根光刺,下面衬托着围栏和铜花。红五角星内装置着的百余盏灯泡,透过红玻璃,放射光芒。由此产生的110.4米的高度,突破了国际饭店在沪保持多年的全市建筑最高纪录。


在建筑开工初期,许承先也和小伙伴们钻进工地去玩。看见工人们在草坪上找到哈同的大理石棺椁,上面雕刻铭文的镏金已经消失。这个废园里的一切都将被派上新的用场。


对面的模范邨居民们日夜见证着这项大工程的进展,也迎来了自身命运在新时代的故事。



中南银行的产业



1897年,上海成立了由中国人用中国资本开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此后,一些华资新式银行在上海设立。其中最为知名的“南四行”分别是浙江兴业、上海商业储蓄、新华信托储蓄、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北方有“北四行”,即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中南银行。


当时银行涉足沪上房地产业。1930年,上海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组建的“四行储蓄会”,以45万两白银的代价,购进位于上海市中心跑马厅对面派克路(今黄河路)上二亩七分多的一块地皮,开始兴建国际饭店。这是中国人自行投资建造的第一幢高层建筑。1928年,中南银行在福熙路投资,即今天的延安中路877弄建造模范邨。这是一片“占”字形地块。由建筑设计师周惠南设计,房屋均为新式里弄住宅,外观为砖木结构三层楼,共有13排、70余个单位,1931年竣工。


著名学者、诗人冒广生(1873年—1959年)在模范邨竣工不久,就成为首批居民,并在其间的22号度过人生最后岁月。在他孙女的回忆文章中,旧时模范邨住户多为小康人家,以商界人士居多,也有高级职员、教师、医生和文化人士,出入多坐车,穿西装、旗袍。

在孙辈眼里,冒广生总是浸淫故纸堆中,“整天手不释卷,从早到晚伏案点校书稿。寒冬时节抱着暖炉御寒,右手拿着毛笔,嘴上叼着自做的香烟,鼻尖下流淌着清水鼻涕。”


冒家的寓所是一代名流经常光临的场所: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从苏联归来,取道上海时曾偕夫人蒋碧薇到模范邨拜访冒广生。1950年,陈毅市长也来模范邨拜会冒广生。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也曾奉周总理之命看望病中的冒广生。刘海粟、周信芳、梅兰芳、黄宗江、黄宗英都曾来模范邨拜会冒广生。


模范邨的第一进沿街。楼下为中南银行分行营业厅,时任分行襄理即许承先的父亲。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全家就住在模范邨中南银行楼上三楼,住所宽敞。有时,许承先会蹦蹦跳跳地从楼上跑到楼下,走入银行办事大厅,走到里间,找到正在独立办公室里工作的父亲,拉着他的手,一起回家上楼吃饭。


父亲是京剧票友,善扮花旦。家境宽裕时,常常带着家人去戏院看戏。母亲养尊处优,生活琐事都由保姆代劳。直到1952年,年仅42岁的父亲因为脑溢血骤然去世。



母亲的肩膀



若有谁从小康之家堕入困顿,总能见到世人真性情。


中南银行慷慨拿出4000元抚恤金供许承先母亲度日。但当时,许家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母亲还要同时抚养姐妹托付过来的孩子,抚恤费迅速坐吃山空。


从未谋事的母亲毅然出门,先是在里弄里担任扫盲班老师,后来又自学会计,还带领所有小孩在家糊纸盒补贴家用。许承先朦朦胧胧记得母亲拉着他的手,去淮海路报班培训和应征找事做的场景。一个年轻且从未吃过苦的女人,在那几年里非常勇敢,也非常坚忍地负担起一个大家庭所有的生活重担。


像一场暴雨落入湖面,湖底却是安静的。母亲默默吸收了生活骤变带来的困苦,留给孩子的都是平静温暖的回忆。


许承先记得,几经辗转后,母亲开始到一家食品厂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厂里常常能以打折价卖给职工一些面包片、蛋糕坯子的边角料,以及鸡头、鸡脚、鸡架子等处理品。母亲靠着这些物品,为还在长身体的孩子们增加营养,硬是没有让他们在失去父亲后挨过一次饿。如今回想成长时的饭桌,许承先只记得,家里常有鸡汤可喝。那鸡架子煮起来散发的香味,也是能飘满整个模范邨的。


原本许承先被家族寄予厚望,母亲希望他能上高中、考大学。但家道中落,让继续深造成为奢望。许承先的姐姐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早早嫁人。许承先看在眼里,也一心想着能早早自立,为母亲解忧。


1960年,许承先考进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第二届学馆。他并没有什么明星梦,他看中的只是当时的招生条件:学费全免,学校管住,还能发伙食费。


母亲犹豫地征询了所有亲友,是否要让儿子去剧院,她唯恐儿子从艺会辱没先祖声誉。最后是许承先的姑姑出来支持:时代已经不同了,做演员一样能闯出一份事业。

许承先青年时代剧照


许承先毕业时,以20岁的年龄扮演60多岁的老地主刘文彩,之后,又以《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罗克文一角荣获1978年上海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奖,后来,又在《魂系何方》中出演张一清,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中南银行后被收归国有。许家住过的模范邨第一进房屋在建设延安路高架时被拆除。


许承先婚后又换过好几个住所,但不论怎么换,都在老静安的地界内,都没有离开当年的模范邨太远。他在一次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日本工业展览会上买了一只精美的充气小天鹅,搬家几次都带在身边。看到它,就好像看到自己的童年:独自从模范邨出门上学,看着家对面的建筑日新月异地建造起来。



 许承先,1944年出生于上海,一级演员。1963年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前身)任演员。主要作品有《巍巍昆仑》、《魂系 何方》、《尊严》、《求证》、《万尼亚舅舅》等。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建筑图片由王清彬摄影,人物照片由许承先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