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老戏骨”张先衡: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心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俊珺 2019-05-25 20:16
摘要:我们不能只追求演出的数量,追求票房,做戏剧不是生产玩具的工厂

5月23日、24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追梦云天》亮相美琪大戏院,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角逐文华大奖。

在剧中饰演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的知名演员张先衡,今年已经83岁。在台上,他流下了动情的泪水。在台下,他这样对记者讲述他的表演观与戏剧观。

内文图片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民航英雄的初心

5月3日晚,话剧《追梦云天》举行惠民演出。尽管这部戏自问世以来已上演了30余场,但主创人员一直没有停止修改与打磨。傍晚5点,离开场还有两个半小时,在剧中饰演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郑天行的张先衡和扮演他学生的张璐还在化妆间里抠细节。在一场戏中,郑天行即将去医院做检查,临行前他坐着轮椅到研究室给学生打气,咳嗽时,学生赶紧给他拍背。这个动作究竟如何处理得更好,两人琢磨了一遍又一遍。

今年83岁的张先衡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但近些年始终没有离开他所钟爱的话剧舞台。在《家客》中,他与许承先、宋忆宁的精湛表演广受好评。在《大清相国》中,导演王晓鹰点名请他出演顺治、康熙两朝的老宫人。

参演《追梦云天》,张先衡并不是为了过戏瘾。“按理说我到了这个年龄可以不再演了,但我觉得这部戏很有意义也有挑战,要在话剧舞台上表现造飞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让20个演员把40万人的民航工业大飞机制造事业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追梦云天》的剧本前后一共改了20余稿,将故事和人物情感相结合,以飞机设计工程师唐瑛的视角展现老中青三代中国民航人的心路历程,观众既能感受到飞机制造背后的艰辛,也能感受到剧中人物内心的成长。

张先衡在剧中的戏份并不多,但他所扮演的老一代科学家郑天行的那份初心打动了许多观众。“我国的民航客机制造曾经冷落过一段时间,学造飞机的人只能去造洗衣机、空调机,但老一辈科学家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舞台上,每每演到动情处,张先衡都会流下眼泪。“郑天行这代人对国家有着非常深刻的情感,他身上凝聚着我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钻研、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直到人生暮年,一颗英雄的初心仍未改变,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希望后人能接替自己去推动国家事业的进步。”

郑天行并没有等到大飞机成功上天的那一刻,但他用最喜爱的丁尼生的诗激励着学生们:“我们仍是我们,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我们的意志坚强如故,坚持着,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临终前,他说自己此生没有太大的遗憾,因为中国人终于开始制造自己的民航客机,他嘱咐学生上天试飞的时候把他带上,他要见证追梦云天的时刻。

70年的“创作仓库”

张先衡对戏剧表演的初心从未改变。

从艺近70年,他在戏剧舞台、电视荧屏和大银幕上塑造了上百个人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在张先衡看来都有存在的价值。

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就读的张先衡成绩优秀,还担任学生会主席。被打成“右派”后,他的命运被改变,尽管不久后就摘掉了“帽子”,但在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与主角无缘。他常常被分配到一些小角色,或者是男主角的B角。有一次,话剧《无事生非》赴外地演出,男主角突发高烧,无法上场。演出前,导演通知张先衡,你上。张先衡没有丝毫慌乱,他早已一字不差地背下了剧本,并在心里把角色分析了一遍。“虽然那段时间我只能演一些次要的小角色,但我在心里创造了很多角色。”张先衡说。

多年后,张先衡与焦晃在名剧《背叛》中演对手戏,两人扮演一对好友罗伯特与杰瑞。导演把一场戏安排在离舞台最近的太平门口,焦晃面对观众,张先衡则背对着大部分观众,他所扮演的罗伯特知道自己的妻子与杰瑞关系暧昧,但没有在言语间彻底点破。演出结束后,有评论家说:张先衡的背都会演戏。张先衡却笑着说:我的背怎么可能演戏?只是当我整个人投入角色中时,我的状态和情绪让观众体验到了人物在那个情境中的心情。

张先衡有一个存储了几十年的“创作仓库”,仓库里藏着他在生活中对身边人的观察,藏着对文学作品中诸多人物的揣摩。看书的时候,他常常会看到一半停下来,假定自己是书中的人物,用演员的视角把人物的心理状态体验一遍。“有些角色可以在生活中去体验,更多的角色则要从书本中去感受,别小看点点滴滴的积累,到了舞台上它就会冒出来。”

张先衡学表演时,受的是纯正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教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了,他们都太忙了,整天忙于演出,甚至没有时间看书。而戏剧演员不管学的是什么体系,都要不断充实自己,拿到角色的时候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理解都困难,就很难表现到位。”

对话


戏剧要给人思想的启发、审美的引导

上观:听说您几乎每一次演《追梦云天》都会流泪,这个角色和这部戏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张先衡:我们这代人始终有一颗爱国的心,这部戏让我体会到老一代航空人是怎么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事业的。当我在舞台上念到“我最担心的就是民机工业的薪火失传,我们的后代就是想把它捡起来也没的捡了,幸好现在有了大飞机项目……”“我参与设计的运10在南苑机场试飞的那一刻,就是我这一生感到最荣耀的时刻。”时,我很难不动情。

有年轻人问我:张老师,你为什么每场戏都这么使劲?我觉得做演员首先心要动起来,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心。把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你演的角色才能活起来,让观众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这个人物就存在了。不然心里是空的,很难把角色塑造好。

上观:已故知名导演胡伟民曾用“春雨渗土”来评价您的表演风格,这种风格从何而来?

张先衡:有人说我们当年从戏剧学院毕业的那批演员风格很统一,但其实每个演员的艺术审美追求都不一样。我的表演风格不是先声夺人的,我喜欢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逐步向人物靠拢的过程中,让人物立起来。以前有一种说法:演话剧的人表演通常比较夸张,而电影、电视的表演讲究自然。有些演员演了电视再回到舞台上就闷掉了。我的风格一直处在这两者之间,我心里没有感受到的东西,我不会去硬做。所以有人开我的玩笑,说我是“自然主义大师”。其实这种表演风格挺吃亏的。

上观:在戏剧舞台上这些年,您觉得观众的审美有哪些变化?

张先衡:1988年,胡伟民导演奥尼尔的名作《大神布朗》,我记得每次念到这两句台词:“人字怎么写?”“人生来是支离破碎的,靠着修修补补维持下去”时,观众们就会热烈地鼓掌。2013年,我当导演复排这部戏,演员念到这两句时,台下没有什么反响。

现在的戏剧观众更多的是把看戏当作一种娱乐,我们这个行业也被称为娱乐圈,但我觉得演戏不是为了出名和挣钱,戏剧是有它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使命的,它应该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与审美上的引导。也许有人会说我太严肃或者守旧,但我还是想说,戏剧人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次参加《追梦云天》的演出,我发现台下的年轻观众对于那些体现爱国情怀的情节还是有不小的反应,这样的戏就是有价值的。

上观:您认为一部戏要成为戏剧舞台上的精品,要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张先衡:剧本是一剧之本,精品力作首先离不开好的编剧和好的导演。现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进行新文本孵化项目,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不能只追求演出的数量,追求票房,做戏剧不是生产玩具的工厂,一定要有精神追求,去引领、启发观众。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蒋迪雯摄(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