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两千年前丝绸古道上消失的琵琶箜篌,他们用视觉影像还原在了舞台上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19-04-18 20:18
摘要:七部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跨界演绎,运用高科技视觉影像与舞蹈串联交织,这样的舞台将如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七部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跨界演绎,运用高科技视觉影像与舞蹈串联交织,这样的舞台将如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参演剧目,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于4月17日-19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连演三场。该剧目由上海音乐学院出品,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带头人代晓蓉教授牵头策划制作。它于2018年10月在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是“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以及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扶持项目。

 

一面秉承东方文化的“气”与“意”,一面又融入大量西方音乐元素。热情甜蜜的新疆风格音乐,在传统室内乐的推波助澜下,邂逅深沉内敛的布鲁斯;弦乐四重奏请舞者在NEW Age风格中肆意舒展;阿卡贝拉和马头琴的对话,构成了奇妙的复调;击节乐则唱出了跨越种族的和谐赞美之歌。音乐、绘画、影像、表演、舞蹈以及戏剧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同台辉映,聚合成不同的舞台张力。

 

开篇作品《击节》以来自云南佤族的圣物“木鼓”为主要创作对象。人声中融入阿尔泰山地区原住民族所特有的歌唱艺术“呼麦”,与质朴粗犷的木鼓声、多媒体影像间交相呼应。

 

 

《击节》

 

全篇七部音乐作品,运用高科技视觉影像作为叙事主线。据了解,舞台上呈现的影像效果均由上音数媒学院师生制作完成。为追求纯净超然的视觉效果,制作团队还特地奔赴草原、湖泊、森林、古建筑村落以及城市,取景拍摄,

 

 

 

《对话》

 

由黄豆豆表演的《镜·界》,舞台中央安置了一个虚实并置的剧场空间,真人表演与幻影影像交错出现,实有的舞蹈肢体与飘忽的光影、乐音相辅相成,互为镜喻。透过虚实、有无之间的对峙纠结,探寻镜像视界的共筑。

 

 

《镜·界》

 

消失的古乐能否复原?亦真亦幻的《梦回》做了一个实验。作曲家根据龟兹壁画样式,将消失的古代龟兹音乐复原。通过多媒体全息影像视觉,隋唐时期的龟兹乐舞结合壁画,用当代审美重新演绎了两千年前丝绸古道上的琵琶声咽、箜篌流水。

 

《梦回》

 

七部创想型音乐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元素,器乐、歌唱、舞蹈、绘画等表现方式构建其中。据项目策划人代晓蓉教授介绍,新时代的舞台需要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和谐共生,跨界和融合将为舞台艺术带来崭新的生命力。上海有着海纳百川的基因,这里聚集了海内外的艺术家,开创更多高质量的创作平台、实现艺术多元繁荣,是她和团队未来努力的方向。

 

她希望透过视觉与音乐的窗口,观众可以踏上一次穿越古今、跨越民族、融汇中西的神奇之旅,在视觉、听觉的新互动中,体验文化交汇从何而起、向何而去。“艺术表演将向大家呈现东方精神、西方演绎的无限魅力,以及民族自信的强大生机和力量。”代晓蓉说。

 

据悉,从今年3月起,上海音乐学院与辽宁歌剧院合作,已在沈阳进行了22场《东去西来》巡回演出。辽宁歌剧院院长田剑峰亲自挂帅,参演者包括获得国内国际声乐大奖的青年歌唱家韩震、尚飞、任秀丽,舞蹈演员乔延金、赵宇,演奏家赵明哲、包宁、邹菂等,特邀嘉宾还有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包乌日汗。包括此次上海之春展演,该剧至今已完成28场巡演。

文字编辑:董思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