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你还记得三角地菜场上有所小学吗?
分享至:
 (1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龙钢 2019-03-10 10:01
摘要:很多人知道三角地菜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的工部局在现今的塘沽路、汉阳路、峨眉路这三条马路相交处,搭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木结构室内菜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三角地菜场。1916年,工部局又将菜场重建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蔬菜市场。但很少有人知道,三角地菜场楼上,还有过一个小学

凡是老上海的人,都知道在虹口区的吴淞路汉阳路口,曾经有个著名的小菜场,叫三角地菜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当时的工部局在现今的塘沽路、汉阳路、峨眉路这三条马路相交处,搭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木结构室内菜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三角地菜场。1916年,工部局又将菜场重建为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蔬菜市场。1949年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三角地菜场始终是上海占地面积最大,经营品种最全,服务设施到位的室内菜市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家曾经的著名菜场的楼上,却是家小学----峨眉路第二小学。笔者当年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是在这所菜市场小学上的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光荣妈妈”的原因,许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但由于学校数量少,就读人数多,一些可以用来办学的场所,都被利用了起来。这些场所虽然条件简陋,但能够上学,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已是莫大的好事了。当时,没有象现在这样对口地区入学,只要有学校收你就行。由于笔者是半途从另一个地方搬来周边住,所以,见菜场上这所小学有名额就插班上了学。

三角地菜场上的这所小学,由于在二楼,面积只有菜场那么大,且没有操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只能在教室里做,体育课只能在二楼的一小块空地上进行,跑步、打篮球等都没有地方,更不要说踢足球了。体育课上唯一能进行的,就是诸如: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和打三毛球的活动。体育课的内容少得可怜,体育老师显得很无奈,只能采取“放羊式”的方法上课。

一次,笔者和几位小伙伴在体育课上打三毛球,打着打着,突然听到楼下买菜的阿婆一声尖叫:楼上什么东头落在我的头上?是谁干的?我忙探头向下张望,发现原来是我们打的三毛球,用力大了一点,球掉落下去,正好“砸”在了买菜的阿婆头上,让阿婆受惊不小,且感到很愤怒。为此,我赶忙跑下楼下去,当面向阿婆赔礼道歉,这才消除了阿婆的怒气。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当时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学校的老师只能要求学生在活动时小心点,别无它法,因为场地实在太小,围栏也很低,当时女同学比较喜欢玩的扔“结子”(布袋里放些沙子)游戏,时常有“结子”被扔出围栏,“砸”在买菜人的脑袋上。

那时候,只见校“革委会”(由于“文革”,取消了校长建制)和“工宣队”的办公室门口,经常有买菜人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要求校方找到“扔”东西下去的同学,要同学赔礼道歉。其实,许多同学都是被冤枉的。他们实在没有场地可活动,所以才“闯祸”的。那些校“革委会”的人和“工宣队”的人整天就忙于接待这些买菜的阿婆爷叔。有一次,愤怒的阿婆爷叔聚了好多人,要讨个说法,把我们这些“闯祸”的同学吓得都躲了起来,不敢走出教室,教师都站在教室门口,保护着同学们。

菜场上建小学,是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坐在教室里,常常能听到楼底下买菜人的喧嚣声。有时朗读课文时还常被买菜人的喧嚣声所打断,即便关紧门窗,这喧嚣声也会从门窗缝里“钻”进来,许多同学被这喧嚣声吵得实在无心上学,成绩就更不用说了,家长们有门路的纷纷让孩子转学,但像我这种没有门路的,只能在这里继续忍受着喧嚣声上学。后来,实在忍不下去了,读了二年后,附近一所小学有了个名额,我才“逃离”了这所菜场小学。

大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社会上就学的学生数开始了逐年下降,一些简陋的学校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三角地菜场上的峨眉路第二小学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撤并到了其他学校。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不但峨眉路第二小学消失了,三角地菜场原址也建起了商务楼宇,它也以另一种形式在虹口区的各社区菜场存在。

时间虽久远,但在三角地菜场楼上就读的那段经历,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如今,每次路过原三角地菜场遗址地时,都会多站一会,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当年上学的情景。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陈焕联 摄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