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浦东书院,海碗里盛放先辈渔人的历史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孙建伟 2019-02-18 10:48
摘要:“海碗”的传说,书院民间有别的版本。一为以前沿海居民出海打渔,离多聚少,每当出海归来,众人相聚把各种食材煮熟,再用一只大瓷碗盛放,共同享用。此碗便称“海碗”。另一种说法是,渔民飘于海上,常遇风浪袭击。众人将自家所带菜肴放在一个锅里煮,然后围聚分享,以示众志成城。日子久了,这只随船在海上飘荡的大碗,理所当然成了“海碗”

好多次听人说“书院”这个地方,意象中,这是偌大的浦东藏着的一个文绉绉的所在。

去年深秋时节,我到了那里,从当地文教人士叙述的往事中,印证了我并非“望文生义”。据传清末南汇县衙为收取田亩税赋,建“五开间两厢房”作为租税粮储藏仓库,当地人称“收租厂”。因所收租税粮用作地方教育开支,时称读书场所为“书院”,故“收租厂”又名“书院厂”,简称“书院”。清末民初,书院地区有私塾13处。此后“书院”之名便传呼在外。亦有史料称,清末有个秀才一直未中举而觉没脸面对家人,便在此开了个私塾叫“书院”,向当地人传授知识。官府为表谢意,将镇名沿用“书院”二字。时至今日,书院重文尊师的精神气象一直延续。

中午时分,我到葵园农庄“和谐堂”用餐,就见一左一右两块书匾高悬,左为“文化书院”,右为“葵园海碗”,这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叶辛先生的墨宝,在一旁长条格子架上的青花瓷盘点缀下,气度非凡。如今书院叶辛文学馆已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标记,而他笔下的“葵花”和“海碗”其实是书院的两大宝物。

在葵园,我放眼望去,葵盘垂下来,像一个细腰的孩童弯下了硕大的脑袋,沉甸甸的。我驻足于寥落的葵花前沉思时,走过来一个老人说,这里没什么可看的,破败得很。一句话扰乱了我此刻的心绪。我有些怅惘地沿着小河的堤岸信步,乌篷船、捕鱼船泊在岸边,农家院落里蔓出的枝条上缀着被秋色洇红的叶子,还有几个相约垂钓的老人,我与他们闲聊,他们说以前没发现这里,真是不错。我豁然。人的确是心情的动物,你如果用一双真诚自然的眼睛去发现世界,就会心境交融,但如置身自然之外,就会觉得无所可看,更无所入心了。秋光将尽,葵花到了凋萎时节,但果实(葵花籽)已绽得饱满。在希腊神话中,美少女克莉荻亚爱上了太阳神阿波罗,为他不吃不喝不眠不休,身体站成了根茎,脸庞成了花朵,永远以仰望的姿势朝着她的太阳神。所以在西人“花语”中,向日葵象征沉默的爱。

原产南美的向日葵怎么会栖身东海边的书院呢?当地人的口口相传“圆”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老农发现地上长出几簇幼株,长势兴旺。花秆并不粗壮,却很坚韧,顶着大而圆的黄色花朵。老农惊讶了,后来才知道它叫向日葵。一定是无意中散落的种子让它在这里生了根发了芽。向日葵竟然在这片盐碱地上找到了它的新地盘,好像老天爷给海边的人们送来的大礼包,土壤得到了明显改良,早年由海滩围垦而成的荒地变成了万顷良田。“葵园”之名不胫而走。仰望太阳,滋养大地,正是葵花沉默而深沉的爱。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葵花具有耐盐性,是盐碱地生物治碱作物之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那一大片青菜长在硬实的土壤上,着实不可思议。我俯身去看,大大小小的菜叶泛着浅淡的秋阳,挺拔俊朗。我不禁感叹造物的伟大和奥妙。

如果说向日葵是书院的“海边之花”,那么“海碗菜”就是最具特色的“海边之食”了。

传说清光绪年间,书院镇曾挖出一只尺寸惊人的青花瓷碗,后藏于苏州博物馆。据考为明洪武年间出品。接近东大公路的“葵园”时,沿途就遥遥可见那个大海碗。入得葵园,这只青花大海碗是需要抬头仰望的。一个由废弃水塔改造修葺而成的十米多高的塔顶,成了这只直径6米、高2米的大海碗的下榻之地。据说当年“葵园”主人访遍景德镇烧瓷作坊,竟未有承接者。无奈之下只能用钢筋水泥浇铸,再上青花瓷釉。这只大海碗的筋骨殊堪书院标识之大任。

海碗菜由鱼领衔、虾兵蟹将螺蚌鳝等八样河鲜,取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祈福海上平安。海边人家盛菜瓷碗口径阔大,故称“海碗”,足见其包容和胸襟,也延宕着书院的海洋文化源流。原南汇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南两面楔入东海,海域辽阔,渔业自然条件优越。直到清雍正年间,书院地区还是一片滩涂和海洋。海边居民以渔业为生,繁衍了颇具海洋特色的风俗情怀。

“海碗”的传说,书院民间有别的版本。一为以前沿海居民出海打渔,离多聚少,每当出海归来,众人相聚把各种食材煮熟,再用一只大瓷碗盛放,共同享用。此碗便称“海碗”。另一种说法是,渔民飘于海上,常遇风浪袭击。众人将自家所带菜肴放在一个锅里煮,然后围聚分享,以示众志成城。日子久了,这只随船在海上飘荡的大碗,理所当然成了“海碗”。

我以为,前者表达出海归来的欣悦,重在庆典和仪式感。作为每年清明前祭海的道具,又赋予了海碗特殊的民俗之韵。后者强调海上的艰辛,蕴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饭同吃,同心戮力的寓意。同义的是,大海碗里汇聚的不仅是丰鲜的海洋味道,还盛着渔人结实雄浑的大海一样的肚量。

其实,无论地里耕作还是海上捕捞,都需大力伺候,饭量自然加码。大碗一端,饭食尽在其中,丰沛而实在。书院的青花大海碗,不仅美食丰腴,又涵育了敬畏感恩海洋和豪放谦和的地域文化。海产丰饶,靠海吃海,但在海上讨生活的渔人却有常人不知的艰辛。彼时渔人出海,多为寻觅更多的活路。冒险是沿海居民无可避免的命运和生活方式,有时甚至是一搏生死的决绝之选。书院渔人的海碗里盛着他们值得抒写的海上漂流史,是他们拥抱大海的见证,他们的初衷和希冀。以前经常出没于老上海人口中的那句“侬海碗”,不是指你的饭量大,而是赞叹你的气量和过人一筹的本事。

我不知道这句口头禅是否从“海碗”衍生而来,但这层意思一定是独享一份尊荣的。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