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中国双11“剁手”再创新高,邻国日本陷入“低欲望、下流社会”,不变不行?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18-11-12 21:00
摘要:“丧失大志”的日本民众,“一路下行”的日本社会,我们如何看待?

“为什么一路下滑的‘低欲望社会’不变不行?”“双11”前夕,上海译文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看日本”系列《下流社会》《低欲望社会》举办译者、学者分享会,吸引众多读者到场。

 

从“干物女”到“草食男”,从“断舍离”到“小确幸”,诞生于邻国日本的这些流行语热词因其精准传神地概括了某一时段的某些社会现象和国民心态而传播甚广。“下流社会”、“低欲望社会”这两个由经济学家三铺展和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大前研一总结出的热词,由于切近日本社会近期的弊病,因而广受关注。

 

2005年,三浦展有感于日本社会的个人收入、学历、生活需求等差距日益扩大,从而指出当时的日本正在从“中流社会”向“下流社会”转变。同年出版的《下流社会》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所谓“新中间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但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实属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大有人在。2015年,大前研一敏锐捕捉到了日本年轻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态度,他们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针对这样的社会经济现状和特点,大前研一将其概要性地归结为一个词,“低欲望社会”。

 

和其他风靡一时的流行语热词不同,这两位经济学家通过著作提出的热词带有一定的经济走向的预见性和对本国未来发展的忧患意识。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后记中写道:“本书论及的日本人低欲望这个倾向,我认为,与其说是单纯的经济现象,还不如说是日本在各方面表现出的社会现象。”

 

谈及《下流社会》和《低欲望社会》之间的关系,《下流社会》译者陆求实认为,两本书讲的其实是同一个社会问题。三浦展的《下流社会》是从是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各种消费数据来认证他的观点。而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不仅局限于消费数据,而是更加准确地深入到社会欲望这个核心问题,是对三浦展指出的这些社会现象的归纳与补充。

 

在上海图书馆馆员、国际问题专家沙青青看来,日本社会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趋势,在于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两极分化所造成的“格差社会”现象。经过泡沫经济时代的浮华世界,又经历了经济的失落,现在的日本人尤其是没有经历过昭和时代大起大落社会动荡的年轻人更安于现状,他们认为不需要很努力的拼搏,也能安身立命,由此造成整个日本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三浦展的《下流社会》一书面世于2005年9月,出版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销量便突破40万册,上市五个月竟令人惊异地增印了14次,累积销量直逼100万册,成为当时日本最畅销的书籍。《低欲望社会》出版后也是横扫日本各大畅销榜,更是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话题之王。然而这两本现象级的畅销书绝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题炒作,其背后蕴藏了两位专家学者的忧患意识。在《下流社会》中,三浦展指出:日本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 “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对此现象,三浦展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在大前研一的笔下,“低欲望社会”表现为:社会少子化、老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因为依靠便利店的饭团也可以活下去所以觉得贫穷也可以很充实、无所谓。在书中,他援引欧美有类似先例国家的做法,提出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性建议,如都市再开发、提升闲置土地利用率、开发城郊旅游休闲消费、移民政策改善、优化观光地配套建设、刺激“熟龄大人”消费、人才教育转型等。

 

在《低欲望社会》译者、日本《中华新闻》主编姜建强看来,日本社会的“低欲望”是一种高质量的低欲望,是自愿的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认可,本质上是生活方式的转型。不少人谈及中国尤其是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日本当前“低欲望”趋势的社会现象,姜建强认为,现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还远远的没有到达低欲望的地步。低欲望社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放缓后所呈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而中国仍在不断高度发展,中国当前青年一代流行的所谓“佛系文化”和“低欲望”并不能划等号。

 

媒体人张明扬认为,目前中国部分年轻人表面上的“低欲望”,是一种渴望不劳而获的消极心态,“对奋斗丧失欲望,但对钱没有丧失欲望”。陆求实也感到,中国社会虽然还没有进入到日本这个阶段,但如果年轻一代已经提前探入“低欲望”的话,对未来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如何避免“低欲望”的负面影响?需要辩证地看待“低欲望”,一方面积极筛选自己的欲望,舍弃表面化、虚浮无用的欲望,追求一种真正对个人生存和发展有益的欲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做出改变。

 

正如便利店7-11之父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中提出的,主动进攻型的营销和击中消费心理的做法是未来商业社会制胜的法宝。如果说三浦展和大前研一的这两本著作已经揭示了经济高度发展的邻国所面临的窘境,通过“看日本”来主动寻找危机中蕴藏的转折机会,由此深入探索中国模式、中国智慧在未来国际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赢得的优势,或许是中国读者阅读两部著作更为现实的意义。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