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一场“摸底考”后,长三角的医院们找到了改革新方向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18-11-11 15:52
摘要:经济文化同根同源的长三角地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紧密融合。这不是一次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虹吸效应,而是把现有医疗力量向腹地辐射的溢出效应。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篇章。11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时指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在加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医疗卫生作为民生之重,也承载着长三角地区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年6月,本报记者曾撰文《“六张网”试水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介绍“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2年来的成果与展望。近日,记者再赴安徽,直击连续第3年举办的“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高峰论坛”,聆听业内专家对2.0版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的展望。

 

“白皮书”直指难点痛点:硬件与人才是关键

 

从最初的“蜜月期”,各家医院凭借一腔热情积极参与;到如今的“适应期”,共同发力将问题逐一突破,长三医疗服务角一体化究竟还面临怎样的痛点和难点?“大医院之间已经牵手,但县级医院才是我国解决老百姓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关键环节。”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直言,“在苏浙沪皖各省市中,目前安徽省各县级医院的发展情况更为薄弱,医疗条件、医保水平等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也直接影响着资本投入、人才流动等因素。

 

县级医院到底缺在哪?下一步如何做好精准投入?《长三角城市群县级医院专科建设白皮书》火热出炉。历时近3年、228家县级综合性医院、18个专科、100余名来自联盟牵头医院的医疗与调研专业人员、4200余份问卷……大家下定决心,要为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做一次“摸底考”。

 

“我们带去的问题包括医院基本情况,如床位数、是否教学医院;专科资源配置,如学科设置、学科规模、专科设施配备;还包括专科医疗技术能力、专科科研能力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告诉记者,“就拿我们重症医学科来说,相对于传统学科它算是个新兴专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还有10余家二甲县级医院没有成立单独的重症医学科。”她介绍,从全球先进经验来看,新兴的急诊ICU一体化模式方兴未艾,“急诊ICU与麻醉科、介入科等进行整合后,多发伤、多并发症患者可以大大缩短救治时间。而这一模式目前在苏浙沪皖的普及率差异较大,上海为42.31%,远高于其他三省的6%至13.21%。”

 

令人欣喜的是,各省市近年来都倾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发展ICU技术,如床旁纤支镜、床旁超声、床旁血透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一流技术均有不少医院陆续开展,县级医院ICU的主要收治病种基本与三甲医院没有明显差异。但另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各单位专科服务能力悬殊,多可达300至500例/年,少则仅有20例/年。

 

“为何先进医疗设施依旧留不住患者?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县级医院ICU人员数量缺口大,高级人才更是缺乏,博士学历者仅占1.52%,近一半单位的课题和文章都处于空白状态。”王瑞兰感慨道,“这些量化的调研数据让我们直面未来工作的挑战,也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改善ICU医师的不均质化,集中优势力量打造规范化人才队伍。”她介绍,下一步三甲医院将通过模拟实训等方式带动县级医院技能提升,最终探寻长三角地区高危重症疾病谱,整合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诊疗指南。

 

“授人以渔”助力同质化和协同发展

 

今年8月,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接诊一位80岁的老年患者。严重的感染性休克造成老人全身缺氧,情况危在旦夕。然而,由于当地缺乏老年患者的麻醉经验,且患者需要持续的生命支持,转运风险极大,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金宝与嘉兴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泌尿外科专家接到求助后,驱车3个半小时前往当地指导手术。

 

在大众眼中似乎是“助攻”的麻醉科,其实在各科诊疗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白皮书”调研期间,“授人以渔”的传帮带已如火如荼地展开。“老年患者麻醉、困难气道处理等是目前难度较高的技术,四家联盟牵头医院已与县级医院进行资源共享。”嘉兴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姚明介绍,“自2016年起,每年医院都会派出10名医师进修,一年一度的主题培训班和论坛已成为常态,不定期远程会诊与必要时的现场指导也为我们带来了及时雨与新思路。”

 

与许多学科不同的是,麻醉科在全国范围内都长久呈现为人才紧缺状态。“根据国家麻醉质控要求,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数比值应达到2:1,本次调研数据显示,除上海市县级医院达到2.11外,苏浙皖分别为1.56、1.76和1.5;同时,质控要求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室数比值应为2.5:1,四省市中仅安徽省达标。”李金宝告诉记者,“如果说有些学科可通过人才流动缓解地区性发展不足,麻醉科则必须向内寻求突破。”他透露,今年底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牵头举办长三角麻醉论坛,针对性地就可视化麻醉技术、精准给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管理等实用技能进行指导。

 

“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也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提出要求: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约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冯运说,从专科崛起、职能提升、人才回流、预防治疗并重与政策支撑五大方面来看,县级医院大有可为,“一年来,长三角专科联盟相继成立,为县级医院医疗能力提升夯实基础,在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我们期待同质化和协同发展能生根开花。”

 

做好“补短板”工作:从虹吸效应到溢出效应

 

深埋长三角医疗这片肥沃土壤的种子已蓄势待发,如今,大家更期待一场甘霖。“今年以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参与结算的联网医疗机构数量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医疗协同发展将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设置的壁垒。”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唐金海说,以往依赖学会、协会等组织的学术交流,到如今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的民间合作,是否可在未来进一步成为由政府倡导的“正规军”?“如疾病防控和应急合作、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人才流动与引进后的待遇倾斜等涉及资源的共享与协调,仅仅依靠联盟层面的合作是不够的。”

 

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随着更多医院加入联盟后,是否可引入一定正向激励和考核机制对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形成长效保障?除了坚持情怀之外,联盟内各成员单位更期待在共享、共赢的大背景下携手前进。”

 

经济文化同根同源的长三角地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紧密融合。“这不是一次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虹吸效应,而是把现有医疗力量向腹地辐射的溢出效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这样说,“上海的公立医院理应发挥桥头堡作用,以多种形式来补齐长三角地区医疗技术和人才的短板,全方位整体提升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上海公立医院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能级,从而起到市场资源配置的龙头效应。”在他看来,政府部门的支持、县级医院自身发展的动力与省市大医院的帮扶缺一不可,“新一轮滚动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我们任重而道远。”

栏目主编:孙刚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