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冷暖 | 插队知青与农村“大哥”五十载兄弟情,他曾拿出全年三分之一收入补贴兄弟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何东 栾吟之 2018-10-31 18:11
摘要: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在嘉定朱桥一带,许多人都知道辛建明和八十多岁老人张维龙的故事。张老伯独自住在康复院里,虽然是孤老,他却一点也不孤独,隔三差五来看他、时不时把他接回家的“亲人”,名叫新建明。他俩其实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结缘在城市知青插队落户的年代,那是老一辈人心目中难以磨灭的一段青春经历,也让这两个人结下了五十载“兄弟情”。


知识青年结义“坏脚”大哥

 

那是在1969年的春天,16岁的知识青年辛建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嘉定县娄塘镇娄北七队插队务农。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获益匪浅,还让他得到了一份持续五十载的兄弟情谊。他用他的善良与情谊,改变了当地农民张维龙的命运——

 

初次来到生产队的辛建明,对一个身影印象深刻。

 

这个身影的主人大约30岁,赤着双脚一高一低地走在大家伙儿的后方,路过的年轻人都叫他“坏脚”。后来辛建明和队里的几位老前辈交流才得知“坏脚”本名张维龙,小名阿奎,由于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双脚变形的后遗症。阿奎的父母老来得子,当时都60多岁,基本丧失了劳动力,队里考虑到阿奎的特殊情况,安排他当仓库保管员。

 

一次,辛建明路过阿奎家的自留地,看到田里阿奎吃力地干着农活。三伏天,酷暑难当,汗流浃背的阿奎,满脸涨得通红。

 

辛建明动了恻隐之心,他走向阿奎,边接过阿奎手中的农具边说:“你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帮你。”阿奎愣了一下,呆呆地站在一边,默默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青年只用了一会儿工夫,就干完了自己很久才能干完的农活,他感激地冲着这个青年露出了笑容。之后两三年里,辛建明时不时会抽出点自己的时间帮着阿奎干农活,和阿奎聊一聊各自的生活。两个人在这一来二去的生活中,渐渐变成了一对亲密的兄弟,阿奎也开始亲切地叫辛建明的小名——阿平。

 

转眼到了1972年,年满18周岁的阿平要去参军了。临别时分,阿平对阿奎许下承诺:“哥,就算我当兵去了,我也会照顾好你的。如果我不幸走在你的前面,我也没有办法。但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管好你一天。”

 

阿奎听了阿平的这段话,泪流满面,在一声声保重中送别阿平逐渐远去的身影。后来,阿平虽然身在部队,但一直通过写信和阿奎保持联系,他还会在信中偷偷夹一些钱帮助阿奎改善生活。

 

那时候,阿平每个月的补贴只有6块钱,一年总共72块钱,而他在信中前前后后一共给了阿20多块钱,将近他全年补贴的三分之一。

 


退伍归家常去照顾农村里的“哥”

 

1976年,阿平从部队里退伍后来到了人民银行上海嘉定县支行。安顿下来之后,阿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阿奎,许久未见的两人聊了很久。

 

阿平从阿奎那里得知,阿奎看仓库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温饱。于是,阿平经过一年多的奔走,在一家电镀厂的食堂帮阿奎找了一个拣菜、洗菜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上班不用太早,平时走动也少,还能解决两顿饭,对于阿套来说无疑是个好差事。

 

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民有了更多机会流入城市,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进入到城市工厂参与工业生产。而在这期间,阿平也在1979年随着农行从人行分设,成为了农行嘉定县支行的一员。随后不久,农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专业银行,趁着农民进城的热潮,也刮起了农行进城的“红色旋风”。阿平作为农行的一员,常常感叹还是改革开放好,以前插队时候认识的农户一个个都和阿奎一样有了工作,大家伙儿的家庭收入也出现了可喜的增长。

 

1992年,51岁的阿奎身体大不如前,选择了提前退休。然而退休后,阿奎社会交往空间一下子缩小了很多,心情时常感到寂寞、烦躁。阿平见到阿奎精神状态不佳,就常常抽点时间陪他聊聊天,还经常邀请阿奎去自己家里做客。本来逢年过节阿奎就是和阿平家里一起过的,现在来往更加密切,阿奎几乎就成了阿平家里的一员。

 

1997年,阿平安排阿奎住进了敬老院,让阿奎能够安享晚年。兄弟情谊面临“生死考验”

 

2015年的4月15日,敬老院给阿平打了一通电话,告诉他阿奎最近一直喊痛,还常常呕吐。阿平听后立马带阿奎去医院看病,一查查出来竟然是早期胃癌,需要动手术,于是阿平立刻安排阿奎去上海瑞金医院北院住院。

 

瑞金北院的医生经过检查后告诉阿平,阿奎的肿瘤长在胃窦附近,所以动手术需要把整个胃切掉,不过还是有很大几率治愈的。但阿奎知道要切掉自己整个胃后,十分害怕,觉得自己的日子不多了。阿平为了做通阿奎的思想工作,先是把自己同事胃癌病愈的例子告诉阿奎,还给阿奎看了同事现在的照片。同时他向阿奎保证,就算他在手术台上出了事,自己也会好好地帮他办好后事,一定让他走得体体面面。

 

为了向阿奎表明自己的心意,他还拜托了农业银行嘉定支行的同事邢义来帮阿套提前拍好遗照,邢义帮阿奎半身照和头像照都拍了几张,然后到照相馆里冲出来给了阿奎。阿奎接过照片用布包好放在自己病床边的柜子里,他志忑地告诉阿平,他愿意动手术了。

 

阿平看着阿奎,心里五味杂陈,明明是一个成功率极高的手术,但阿奎却是带着一种赴死的心态去接受手术,这一刻他对老年人看待死亡的心态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多方的努力下,阿奎在住院后第20天动了手术,并且手术很成功,不过阿奎在这个过程中却瘦了15斤。

 

阿奎出院后,原来的养老院的设施条件不能满足阿奎养病的需求,于是阿平就让阿奎转到了朱桥的康复院休养。因为阿奎的手术刚做完,需要有人护理及照顾特殊饮食,于是阿平来到以前的生产队所在的村子里,召集大家伙儿轮流照顾阿奎,村里的人都知道两人的故事,纷纷感动地答应了下来,有些老阿姨还特地炖了鸡汤给阿奎补身子。

 

在大家的关心下,阿奎恢复得很快,一个月便能吃一些面条,两个月就全恢复好了。

 

常有人问阿平,阿奎和他非亲非故,为什么还能这么真诚地对他好。阿平说自己是个心软的人,看到阿奎过得不好,心里就难受,看到他过得开心,自己也就开心了。一个人做一件善事很简单,但是持续做一件善事却很难,而阿平用了5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去帮助原本和他非亲非故的阿奎。

 

辛建明的善良改变了张维龙的命运,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时代很需要像辛建明这样一个人去告诉大家,做好事不是为了回报,只是遵从内心的选择,善良是不需要理由的。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