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中国地级市要“复建”莎士比亚故居,有意思吗?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云龙 2018-10-12 06:51
摘要:前两年汤公、莎翁诞辰400周年时,国内不少文化团体就做过很好的尝试,并不必要大兴土木,盖新宫、仿故居、建小镇,重走“门票经济”的老路。何况,有多少人会乐意跑到汤显祖故乡看莎士比亚故居呢?

有一种审美意境叫“曲径通幽”,有一种人生智慧叫“另辟蹊径”,而当下,有一种流行的社会心理,叫作“走捷径”。

 

最近,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市场和运营部总监透露,未来两年,他们将在汤显祖故乡抚州复建莎士比亚新宫。这是莎士比亚新宫第一次在世界上被重建。同时落户的还有莎士比亚故居,平面图同样由基金会提供。

 

汤显祖故乡为何要复建莎士比亚新宫和故居?因为汤显祖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而报道披露另有一个巧合点,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在1616年去世。相比国内一些城市复建美国国会大厦、悉尼歌剧院、法国凯旋门、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罗马角斗场,以及埃及狮身人面像等国外地标式建筑,这次复建,似乎有了一个可以理解的共同点。

 

对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而言,这当然也是一个选项。但是从既往大量复建(其实是“山寨”)建筑物、景点乃至小区留下的教训来看,还得说些丑话:城市的文化塑造、特色培育,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功、一物之功;如果生搬硬造走捷径,万一搞得徒有其表、不伦不类,反而会有副作用。

 

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建设高歌猛进,也为建筑“山寨”现象提供了深厚土壤。早些年前,就曾有人发文调侃: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吗?可以——如果你在中国。被山寨的,不仅有国外知名建筑物,也有在国内广为人知的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包括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都在多地被“改版”“变身”。

 

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祭出此举,多半是拉大旗、挂“洋头”,想直接“借壳上市”,吸引公众眼球;至于个别地方有意逆向炒作,以求一夜暴得大名,自然也不能排除。而走这样的“捷径”,往往不是“群众路线”,多是“上层”“拍脑袋”的产物。有的官员为官一任,往往紧盯一时一地的政绩数字,任期届满拍拍屁股走人,“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可能留下“一地鸡毛”——那些城建欠账,和山寨景点造成的巨大浪费,最终是要由地方百姓来埋单的。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有共通、有巧合,“交流融通”是好意。但不问风土人情,就原样照搬复建新宫和故居,恐怕还是有些“偏题”。业内人士认为,邀请莎翁“站台”未尝不可,完全可以用演出等方式,让东西方文化在舞台上交流对视——前两年汤公、莎翁诞辰400周年时,国内不少文化团体就做过很好的尝试,并不必要大兴土木,盖新宫、仿故居、建小镇,重走“门票经济”的老路。何况,有多少人会乐意跑到汤显祖故乡看莎士比亚故居呢?

 

捷径往往来得快、去得快,不是可持续之道。那些覆盖城市、乡镇乃至一些明星村的“山寨”建筑、景点,虽然一度名声大震,却成为“钱多人傻速来”的笑料,而今,活跃的有多少?幸存的有几个?有多少是人们向往或留念的旅游目的地?不是没有,但并不多,弄出洋相的倒占了多数。有建筑学者感叹这叫“管理失控、造假成性、仿制成灾”。不分场合照搬“洋器”,本有中国故事不好好讲,倒去急切、急躁地讲外国故事,能讲好吗?

 

对于复建莎翁故居,有英国媒体发出了提示,莎士比亚出生地的魅力,主要来自于那种时光倒流的感觉。石板地面的可见起伏,古老的木梁,莎士比亚生前睡过的窄床,几百年前的访客留下的涂鸦,这些都是很难、甚至不可能复制的东西。我们的主事者,对此恐怕不能不察。

 

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靠“走捷径”投机取巧,并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既然有资金有追求,不妨围绕汤显祖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一些延伸性的深度开发。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