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解决百姓“急难愁”,杨浦这个工作法坚持了13年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8-08-17 06:37
摘要:2005年,杨浦全区的机关干部、党员共计2.3万人集中走进区内300多个居委会、8842户困难家庭,定人定点定时地面对面服务群众。杨浦“一线工作法”就是从那时开始,13年如一日地坚持到了今天。

 

2005年,杨浦区人保局的一名新进公务员刘婷婷第一次走进旧区居民家中,屋内阴暗不见阳光,一位老人睡在潮湿的被褥里瑟瑟发抖。她看了心里不是滋味,第二天一早便买了一床蚕丝被给老人家里送过去。也是在那一年,时任杨浦审计局副局长李阳放到定海街道沈家滩居委会联系群众。当时,大定海泵站还没修好,居民“逢雨天看海”的景象还未改变,李阳放是淌水进的居委会。她说,以前了解民生疾苦是在纸上,当真正看到百姓的疾苦时,心是揪着的。

 

和他们一样,2005年,杨浦全区的机关干部、党员共计2.3万人集中走进区内300多个居委会、8842户困难家庭,定人定点定时地面对面服务群众。杨浦“一线工作法”就是从那时开始,13年如一日地坚持到了今天。

 

五角场街道干部为社区老人包汤圆。

 

时间回到2004年,转型中的杨浦百废待兴。区内国有企业从1200家锐减到200家,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二级以下旧里和棚户区占全市四分之一。区里许多工作推行难度相当大,尤其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旧改。2004年12月,杨浦区在中环线东段动迁中首次推出了旧改“六公开”政策,每家每户的人口与面积、动迁房源、评估单价等全部“上墙”,仅两个多月,居民便顺利搬离。“‘六公开’让我们懂得,只有依靠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推动工作。”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铭回忆。

 

2005年,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当时很多机关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于是杨浦结合先进性教育正式推出了“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畅通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全区24名局级干部定点联系12个街镇。300多名处级干部,每人带领1到2名机关干部作为联络员,每月第二周周四走进定点联系的居委会。5000多名党员干部与8842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杨浦还将全区300多个居民区划分为2088个责任网格,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区域单位和民警、医生、机关党团员等共计2.3万人参加,组建2105个服务团队,上门走访服务居民。

 

大桥街道春节走访慰问顺成里社区群众。

 

“一线工作法”最开始是走访街镇和居委会,而后又拓展出通过网络与群众即时互动的“书记·百姓网上通”和“区长在线”。每到互动日,一个大会议室里,二三十个部门的人坐得满满当当,打字员操作着电脑。群众的问题像雪片一样飞来,收集到的问题马上分发到各个条线,现场解答,若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回复处置方案和时间。300多个问题,在一个半小时内全部答复完毕。

 

税务局到上海机床厂实地调研。

 

2010年以来,杨浦将组团式服务纳入“一线工作法”,实行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遍走访、联系服务,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格局。不少社区居民反映,如今意见好提了,急事愁事有人管了。区千人问卷调查显示,96.7%的居民认为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急难愁问题。

 

机关干部带着“我在一线·杨浦大调研”手机App走进居民家中,边调研边记录,问题实时传送到后台解答。

 

今年以来,全市大调研大力推进。杨浦结合大调研,在区委全会上发布深化“一线工作法”的决定,调研对象从居委会扩展到到企业和社会组织,调研主体也从全区机关干部拓展到有执法权的事业单位员工,并提出在一线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听民意的工作模式。杨浦全区64个调研主体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全区2.7万家企业、47万户居民,全区问题解决率超过89%。

栏目主编:王志彦
提图说明:教育局干部奔赴各街镇摆摊设点,开展便民教育服务活动。
本文图片:杨浦区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