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五“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讲述:救治他人,是艰辛付出更是幸福回报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18-08-16 19:17
摘要:优秀医务工作者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健康长城,更用自己的精湛医技、高尚医德,让生命绽放奇迹、保持尊严。

首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今天,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卫生计生委举行“我心中的白衣天使——市民为五‘十佳’颁奖”活动暨上海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6位五“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上台,动情地分享了他们与生命的故事。优秀医务工作者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牢固的健康长城,更用自己的精湛医技、高尚医德,让生命绽放奇迹、保持尊严。

 

我的最大回报:是患者的快乐与幸福

 

市九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张陈平教授,开门见山说道,“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回报莫过于看到患者病愈后的快乐和幸福。”他分享了24年前的小故事——

 

来自边陲贫困山区的4岁小姑娘,下颌骨恶性肿瘤疯狂生长,就诊时肿瘤已充满整个口腔,生命垂危……张陈平为其开展“下颌骨扩大根治术”,彻底切除肿瘤,挽救了生命;可术后由于下颌骨广泛切除,造成咀嚼、语音及外貌等一系列功能缺损,她不敢出门,不愿上学……年满18周岁时,张陈平再次应用“下颌骨重建系列技术”等,为小女孩实行二次修复术。术后,女孩判若两人,不仅找回自信,更回归社会,完成了学业。如今已是两个健康男孩的妈妈,幸福地经营着一家杂货店。

 

从医36年,张陈平接诊各类患者近2万例,完成手术1.3万余例,年手术量近千例,多为疑难复杂手术,一台手术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奋战到半夜凌晨是常事。他直言,每次门诊都是不停加号,哪怕加到100号,哪怕看到晚上九点……因为有那么多术后复发、或走投无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眼巴巴地盼着我们救命,我们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让患者在根治术后获得生命,在修复术后获得高质量生活,张陈平带领团队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学科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就在去年国庆节,70岁的美国患者彼得因颈部肿块,曾到美国多家医院求治,始终没有得到确诊,在张陈平手里,彼得被确诊为极罕见的原发性鳃裂癌,手术犹如“排雷”,最终成功切除肿瘤,患者欣慰不已,“我们的学科,已不仅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还服务全国乃至国际!”

 

我的最宝贵财富:是20多年一线护理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华晔,毕业没多久就来到急诊一线岗位,一干就是近20年。她在演讲中由衷提及,“这些年的一线护理经验,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急诊是分秒必争的场所,刘华晔先后到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学习先进的急诊护理管理,并将细节管理渗透在每一项质量标准中。她反复沟通修订流程,大幅缩短脑卒中患者就诊至溶栓的时间。安全转运急诊患者,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她借鉴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用于转运前评估,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转运质量和安全。输液室是急诊差错高发场所,刘华晔又大胆改进输液流程、推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使输液更便捷、更安全。一项又一项优质护理举措的推出,赢得了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赞誉。

 

华山医院领受中国红十字会会组建医疗队进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的任务,刘华晔曾多次参与国内外救援,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在先期赴巴实地调研后,她完成了急救中心的功能区域划分和就诊流程设计,并参与大量物资筹备。

 

去年9月,刘华晔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援瓜达尔港医疗队副队长,进驻气候恶劣、武装力量时有活动、物资和人力严重匮乏的急救中心,与男队员们“并肩作战”,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急救中心基础建设,仪器设备安装调试,15吨物资的搬运入库,45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急救中心的运行日益平稳,令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日益缓解。她自豪地说,“中国护士,是我最骄傲的名称。我相信,只要我们一代代中国医护走出国门,为国际服务、为世界造福,中国医生、中国护士也将成为国家名片。”

 

我的最强成就:是为精神病人撑起一个家

 

五年前,陈雯从综合性医院来到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后勤保障和基建工程的工作。感同身受这群特殊患者的不易,身为副院长的她下定决心: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医院饭车本来没有加热设备,遇到冬季从营养食堂推到病房,患者很可能吃不上热饭。她带领后勤团队反复研究琢磨,通过饭车加配橡皮保温条,增加蒸汽加热装置,让普通饭车摇身变成了“保温饭车”。2016年,上海迎来30年最冷冬天,在零下9度的低温下,患者也能吃上冒着热气的饭菜。

 

精神疾病患者因缺乏锻炼和药物作用,常伴有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疾病,陈雯和工作人员制订每周三次免费牛奶计划、夏天免费供应西瓜汁、绿豆汤,并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小锅菜服务,就这样,长期住院患者的身体指标不断得到改善,他们脸上的气色越来越好。

 

陈雯是一朵“铿锵玫瑰”,她带领后勤团队,先后完成医院无障碍厕所、定制版护栏床、窗户“限位器”等一系列设备和工程的改造项目。在新建住院综合楼时,她大胆放弃了铁栏杆、防盗窗等选项,采用窗户限位器的设计,为精神病患者定下既明亮又安全的合理标准,被许多同行学习和采用。

 

“我要让患者和家属知道,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医院就是患者与家属的港湾。”陈雯感慨,“我的最大成就,来自于为全院800余名精神疾病患者撑起充满温情的天空、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栏目主编:孙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