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在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什么样的选手才能打动评委?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8-08-16 16:59
摘要:重要的是音符之外的东西。

一个权威的评委会,需要顶尖的评委,也需要多元的构成。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人数,从首届比赛的13位上升至15位,荟萃了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和行业精英。不同的评委在评审过程中侧重于什么样的角度?对于什么才是好音乐,他们又有何共识?

日本选手田中安娜

 

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上的完美,而是艺术上的个性

 

在即将进行的半决赛环节,选手们都将经历弦乐四重奏的考核环节。评委会成员中,“埃默森四重奏”成员菲利普·塞策和“上海四重奏”成员李伟纲最有发言权。李伟纲出生于上海,35年前和另外三位伙伴一起创立了“上海四重奏”,如今已享誉世界。他们的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演出近3000场音乐会,灌录了35张唱片。“多年的室内乐经验让我对于演奏者整体音乐修养比较敏感。对方技术是不是够格、音乐有没有感染力,只要听选手拉两三句,就能粗略判断。”虽然评委们评判的切入点不同,但李伟纲表示,音乐就是音乐,打动人心最重要。“我并不是在寻找技术上的完美无瑕,而是艺术上的个性。”

 

评委会成员奥古斯丁·杜梅也十分注重选手的个性。杜梅是20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曾发行过40多张唱片,获得了许多重量级的奖项。他说:在欧洲、美国和亚洲,目前有至少300多名小提琴演奏家技术超群,甚至超越了上一代的大师。但大师们为什么还是大师?就在于会讲故事,在音乐会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就能用音乐改变观众的人生。”

 

评委会成员马丁·坎贝尔-怀特是一位著名的音乐经纪人,代理过西蒙·拉特爵士、罗伯特·蒂尔和丹尼尔·哈丁等著名的音乐家。如今,他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我虽然不是一位职业音乐家,但我身处音乐界长达50年,见证了许多出色的音乐家的成长。我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就是从一个外行的角度去看选手是否能打动我。去音乐厅的大部分听众都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去听音乐会只是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所以这样一种声音必须在我们的评审团中体现,以代表大众的观点。”

中国香港选手范晓星 

 

真正的音乐家有力量用音乐改变社会

 

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成名后,一直将发现有天赋有才华的年轻人视为自己的责任,曾得到他帮助的演奏家不胜枚举。

 

评委会成员多拉·施瓦茨贝尔格年轻时就曾得到斯特恩的指导。有一次,她为斯特恩演奏的时候,自己即兴发挥了一个段落。斯特恩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演奏,她回答说仅仅因为自己喜欢。斯特恩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他告诉她,演奏者必须理解自己演奏的音乐,传递情感的细节。“我当时天真无畏,就请斯特恩先生为我演奏一段,他照做了,我在他的音乐里看见了不同的颜色,闻到了生活的味道,那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瞬间。”

中国选手林瑞丰  

 

本届比赛评委会联合主席徐惟聆记得,1979年,艾萨克·斯特恩首次访华,自己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曾迎接斯特恩下车,为他拎过琴盒,与大师结下缘分。她还出现在了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后来赴美留学时,她才无意间看到。“当时的我不敢想象,多年后的今天会有一场以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小提琴比赛在上海举行,也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成为评委,与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同行们并肩而坐。要赢得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技术,你才能在台上将其遗忘,专注于更重要的东西:情感、文化、心灵。”

 

比赛评委会联合主席、艾萨克·斯特恩之子大卫·斯特恩表示:“我父亲常常说,音乐最重要的不是纸上的音符,是超越音符之外的东西。他相信,真正的音乐家是有力量用音乐改变社会的,我们希望能找到这样的人。”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蒋迪雯 摄
题图说明: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部分评委亮相。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